第二天下午杨静瑶才醒过来,二叔一家也因为她的生产留在了杨府,怎么说大家都是亲戚,杨静瑶既然在杨府生产,做长辈的又焉能不管,洗三宴看样子也会在杨府办,至于张世秀嘛,自从那天离开便没了人影儿,听前去报信的人说,二姑爷压根没回去,到底人在哪里就不言而喻了。
杨初雪心里瓦凉瓦凉的,对二姐说不上是同qíng,还是不屑,不过她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也没心qíng顾及其他,说起来还要感谢二姐的突然临产,否则二叔恐怕是会等不及了,好几次yù言又止都被爹给岔了过去,洗三礼一过,便怒气冲冲带着人回家,想来是找后盾去了,不把脸面找回来,这口气他又怎能咽得下。
才刚刚正月初八,杨老爷借口生意出了问题,带着一帮人马便离开万安县,杨初雪心里明白,爹这应该是去京城了,浅浅笑了笑,幽深的目光透着几分矛盾,还有几分对未知道路的茫然,爹这次应该会把她的婚事定下了吧!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了正月十五,她的所料果然没错,元宵节一过便有人登门提亲了,奈何杨老爷不在,香姨娘做不了主,这事儿也只能拖着,老夫人倒是想答应,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对于古代的规矩,杨初雪双亲健在,她也只有说话权而没有决定权。
这会杨二婶倒是想让香姨娘做主了,不过她之前也说了,妾就要有妾的规矩,香姨娘雷打不动只说不敢越轨,气得她也莫可奈何,至于大夫人,虽说正妻有权决定子女的婚事,但她肯定是谁也指望不上的,那就是一个仙人,比香姨娘更加八风不动,只小心伺候着杨静瑶月子,对于其他事一概不闻不问,真真的与世无争,就连对那张世秀都没有什么埋怨,有时候,真不知该说她菩萨心肠,还是说她傻缺好。
提亲媒婆讨了个没趣,对杨二叔抱怨了一番,才横眉瞪眼扭着她那水桶腰气哼哼走出杨府,杨初雪冷眼看着,那媒婆一口京腔,二叔的动作比想象中快,京城距离万安哪怕日夜兼程也要半个月时间,想来这媒婆是他年前上门便准备好的,若不是爹早就离开,这会儿他们说不定还真要吃个哑巴亏。
杨初雪想想心里就恨,蓝翎副护军参领她也打听过,长得五大三粗不说,今年四十来岁,并且还男女不忌,之前那夫人就是被他气死的,手中虽只握着一些小权,但对毫无根基的杨宛如来说,也算是一大助力,若当真是有本事的人,又怎会投靠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姨娘。
两个月时间转瞬而过,杨二叔脸色一天比一天yīn沉,杨静瑶也在还没满月的时候,便被张家qiáng行接回了张府,张世秀是一次也没来过,早早便走马上任去了,只张老夫人偶尔送些东西,关心的还只是孙子,杨静瑶这人嫁的,可谓是丈夫不疼,婆婆不爱了。
杨初雪也没闲着,随着时间一天天流走,她的感觉也更加紧迫,光云裳坊设计图便画了一年有余的,《农耕》也已经快完本,务必要在嫁人前,把所有的准备做好,嫁人之后,人生地不熟,她说不定还要沉寂好久,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生意和流云居士有差错。
作者有话要说:补昨天的。o(∩_∩)o
☆、第六十六章
杨老爷在京城也挺顺溜,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但看着周围繁花似锦,还是被迷花了眼,打听着坊间各种传言,最后挣扎了很久,还是决定按照儿子意思办,毕竟孩子们难得求他一次,更何况还有香姨娘的吴侬软语,想着她那柔滑香嫩的身子,心里顿时就dàng漾了,当即便下定决心,吩咐人去长公主府套关系,他心里可是明白得很,女儿这事儿还是要长公主说了才算。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杨老爷就郁闷了,人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公主门前就更不用说了,银子花了一大把,好不容易才笼络到一个管事,还只是公主府里管针线的,不过,有的总比没有好,他现在也只有豁出银子往下砸了,心中感觉很有些忧郁,之前是他不满女儿选择三公子,现在则是担心公主府压根看不上他们,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和他打一个主意的不止一家,王孙公子不愁娶,还真是一句大实话!
不过不管心中怎么想,杨老爷还是卵足了劲儿,上下打点东奔西跑,一样都不落下,生意人和读书人的差别,在遇到事qíng的时候,立马就显出来了,你别说,杨老爷还真有几分本事,花了三万两银子,硬是把女儿的名单递上去,至于成不成剩下还有三万两,他这次可是下了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