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顾婉和沐延昭,还有陈文柔,实际上早就结成了商业利益联盟,当然,只是顾婉和沐延昭是以个人名义联合在一起的,但顾婉在沐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
沐家现在最赚钱的生意,就是沐延昭手里的生意,比如白糖,比如车行,还有前景广阔的玻璃生意,而顾婉都掺杂其中,这大概也是沐延昭和顾婉订亲,并未遭到qiáng烈反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要不然,就是定国公沐放和大公子沐延旭比较开明,不gān涉儿子和弟弟的婚姻,沐家众多族人,也不会乐意接纳顾婉这样家世的姑娘。
新的一年,顾婉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家里有嫂子管家,生意上的事qíng,自然jiāo给陈文柔和沐延昭安排的专业人士处理,她的时间充裕,除了随陈文柔和陈伯学习之外,也就是偶尔从沐延昭的口中探听一下外面的局势。
边境上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冲突,经常一日之内,jiāo锋数次,沐家的军队训练有素,达瓦族,塔塔尔部的士卒却也极为彪悍,一时之间,局势呈胶着之态——达瓦族的军队攻入峰谷峡口,被阻拦在曲láng山外,但朝廷和沐家的联军也无力将其歼灭。
一百一十七章离别
局面仿佛一招之间就变得不可收拾,边境上蛮族入侵,天天在打仗,丰朝内部,更是战火连连。
丰朝改朝换代,但先皇遗诏丢失,皇太子皇位不保,本来应该灵前即位,可他孝没守完,即位大典还没有举办,齐王就连夜占领东都定安,手捧先皇遗诏登基,改国号为承元。
他这一手,朝野大哗。
先皇在世的时候,本来齐王都被收拾老实了,他也做出一副心灰意冷的摸样,先皇死之前,还怜惜他,恩准其离京去往封地,谁也没想到,燕王、洛王,这两个实力最qiáng的王爷未曾谋反,先反叛的到是齐王。
皇太子惊慌失措,连忙发兵平叛,战事却接连失利,三日时间,齐王就打到了京城,可见他早就有准备,而且准备不是一天两天。
太子登基不成,依旧顶着一个监国太子的名头,还是用着景天十八年的年号,焦头烂额地勉力支撑越来越稳不住的局面,把希望都寄托在那些所谓的忠臣义士上。
一见到局面不好,竟然被吓得躲在行宫里再不肯上朝,留下一群只会耍嘴皮子的文臣每日吵来吵去。
如果水泽知道他选择的太子如此天真,不知会不会气得活过来。
燕王和洛王也让齐王如此大的手笔给打得晕头转向,要知道这俩人本来可对直xing子的齐王没怎么放在眼里,谁也不明白他怎么悄默声的就有了这么大的势力。
丰朝四支最勇猛,最善战的军队,北路军让齐王给把持住了。一大半人中高级的军官,还有几乎全部的底层军官,居然都是齐王的人,西路军驻守边疆。轻易动不得。
南路军虽然名义上是在燕王手中。可他想让整个南路军跟他一块谋反,那绝对不容易,最多就是他起兵谋反,南路军不参与平叛罢了。
禁军一直是皇帝统领,可皇帝死亡。太子还未登基。禁军内部各个将领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太子想发兵平乱,也要看手下人是不是和他一条心。
有齐王占据先手,几位王爷。还有周家和郑家都坐不住了,一个月下来,周家和郑家也是各怀心思,盟约关系。岌岌可危。
这些世家大族,哪能真为了别人家的王朝去消耗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最能审时度势的,丰朝的统治,也危如累卵。
如今涯州之外是四处开火,乱七八糟的。
顾婉这几天光从陈文柔那儿听说这个义军起义,那个王爷起兵,打的旗号多种多样,光是前朝末代皇帝后裔就有四个,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公主。
更离谱的是,曾经和水泽争皇位的前太子爷,居然也被人从坟墓里给扒了出来,据说他老人家当年并未死,埋在皇陵里的是他手下忠仆,这位太子忍rǔ负重,隐姓埋名多年,终于揭竿而起,带着一群忠心耿耿的手下磨刀霍霍,要夺回正统!
各种qíng报消息都让顾婉当成小说看,随便抽出一份发挥一下,就能成为各种或者励志,或者苦qíng的戏文。
“……我记得,这位前太子是因为,咳咳,不能生儿子才被废的吧,后来皇帝即位之后,还特意加封他为‘显德’亲王,可惜每两年就病逝了,连个子孙都没留下,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