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顾婉一直很注重自家下人的教育工作,很早以前,教导宝笙,宝琴一群丫头的时候,就涉及到一些数学知识,为了将来管账,俩丫头学的还不错。
这个到能发展下来,以后再教导下人里面的小孩子,完全可以cha入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小孩子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可比成人容易接受新东西!
如今宝笙非要自梳头当嬷嬷,宝琴却许了人家,还是比她大上十几岁的王刚,也还在顾婉身边做活。
顾婉一开始知道宝琴竟然想嫁给王刚,还真吓了一跳,毕竟俩人的年龄相差太大,而且,当时沐七手底下有好几个有官身的人,都有意娶宝琴,在这年代,主母的心腹丫鬟,可绝对是相当抢手的,顾婉又是王妃,若是宝琴好运,当个三四品的官太太,都没有问题。
王刚也不错,可论前途,比沐七手底下的人差得远,完全没有可比xing。
奈何宝琴就是相中王刚老实,据说王刚还在涯州打理一品斋,没被顾婉召进京之前,她就已经决定了,顾婉也只有笑着祝福,发还了身契,还给她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
后来想想,顾婉也觉得宝琴的选择不错,至少王刚知根知底,人又老实憨厚,顾婉的生意,多靠他打理,再加上一开始就是顾婉的心腹,和顾婉qíng分不同,宝琴嫁给他,绝不会受气,要是嫁给了官员,即使有顾婉做靠山,也缺些底气。
第二百零七章三年
一转眼,又是一个三年!
这三年,庆朝还算平静,外敌达瓦族一直很安生,没随便挑事儿,沐延旭励jīng图治,朝内的qíng况也不错。
像降级袭爵之类会触动世家大族利益的政策,都磕磕绊绊地实施起来,纵然不是那般顺利,反弹却也算不上很严重,如今世家势力,勋贵阶层,还有寒门子弟,在朝廷上形成微妙的平衡,所以大面上看来,还真有几分盛世的兆头。
只是有一点儿,还是沐延旭的子嗣问题!
沐延旭的年纪不小,可膝下空虚,底下的臣子们,无论是不是一心为公的,都很着急,一开始还好,沐延旭的压力不大,因为赶上先帝逝世,他要守孝,便是底下的臣子再着急,也没有拦着皇帝为先皇守孝的道理,但等到孝期一过,所有大臣的目光,就都开始盯着万岁爷的后院。
这么长时间,皇宫里又添了两个让御医检查过,身体健康,身材也适合生养的嫔妃,偏偏就是没有喜讯传出。
不说大臣们,便是皇室宗亲,都开始不安。
好在沐延旭威望日隆,一时半会儿,到还弹压得住,事qíng没有闹得太大。
顾安然一步步地往上爬,在大理寺做了一阵子,又在户部gān过一段时间,去年被顾南扔到宣州去做了刺史,也算得上是简在帝心的人物。
只不过庆朝官员外任,没有带老婆孩子的先例,顾安然出京。扔下方素和儿子在家里,到让方素挂念得很,偶尔也颇有几句抱怨之词,便是顾玥。也蔫了好久回不过神。
刘衎和陈文柔依旧身体健康,生下的两个女儿才三岁,正是最好玩的时候。两口子把所有心思都搁在闺女身上,那样的宠爱,一开始顾婉都有些怕,担心这俩人养出一对跋扈嚣张的姐妹花,索xing刘衎也好,陈文柔也罢,在教育上还是很有一手的。虽然宠爱女儿,可俩丫头小小年纪,就表现得大方得体,完全可以想象,多年之后。又是两个陈文柔一样的贵女。
一想到十几年后,会冒出两个陈文柔来,顾婉就忍不住眉眼直跳!
至于顾婉和沐七,还是老样子,沐七数年如一日地被沐延旭压榨,顾婉把王府上下也打理得不错,自己的生意更好,一品斋的店铺开遍了大江南北。
而且,通过柳木头他们的努力。再加上顾婉的资料帮忙,造纸术和印刷术发展挺快,已经能造出比较便宜的纸张,也有了活字印刷技术,顾婉就和朝廷一起组建了‘大庸日报’,和几个师姐闺蜜。还有师傅办了一份儿报纸,叫‘大庸新事’。上面连载大庸的趣闻八卦,也介绍新近流行的发型衣裳首饰等等。
报纸杂志这个行业,如今也算是挺兴旺的,除了朝廷创办的以外,还有有商户自己创办的,五花八门,顾婉偶尔看到,还颇有成就感。
不过,还是只是‘大庸日报’和‘大庸新事’这两份报纸知名度最高,不说‘大庸日报’上偶尔还能看见皇帝的笔墨,就是‘大庸新事’,就有如今大庸最神秘,也最受男女老幼追捧的飞卿居士写的文稿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