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的婚事办的很隆重,定远将军就这一个女儿,所以那嫁妆是很丰厚,看得人眼馋,至少三婶全氏和四婶郑氏就是这样,心里盘算着,等自己的儿子成亲的时候,要找一个家底丰厚的儿媳妇,也让人羡慕羡慕。
拜了堂成了亲,给公公婆婆敬了茶,又在族谱上添上了孟氏的名字,二嫂孟氏算是正是成为萧家的人。
静姝看这个二嫂,人不是长得特别的美,但是一看就是个gān练的人,对爹爹和娘亲也不是敷衍了事,给静姝这个小姑子的见面礼也丰厚。秦氏也很满意。
日子晃晃悠悠的就到了第二年chūn天,萧衍要出发了,秦氏当着两口子的面说道:“本来以为能够在这几个月里,你媳妇能够怀上,我也有功夫照顾照顾,但是现在也没有消息,我这个当娘的也不是死脑筋,这次你去北塞就把你媳妇带过去吧,好好的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是正事。”
两人都忙道:“这怎么可以,哪里有公婆还在,长媳跟着丈夫走的道理?”
秦氏摆摆手,说道:“这话不要说,我和你爹也不是七老八十了,是吃不动还是走不动了?再说,衍哥儿你去了外面这么多年,我还不是好好的?再则,过一段时间,你三弟也要成亲了,还怕没有人照顾?
你们就安安心心的过去,我也不厌烦给你找什么丫头通房,好好的夫妻两个人,非要在中间cha一个人,到时候你十年八载的不回来,难道让我一直都没有嫡孙抱?你们两个能够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就比什么都好,老二媳妇,我就把老二jiāo给你了,这些年他都是一个嗯在外面,我这当娘的心里清楚,他没有那么些乱七八糟的人,你一心一意的把他照顾好了,就是孝顺我了;老二,你也给我听好了,不得往屋里塞别的女人欺负你媳妇,希望你像你外祖父和舅舅那样,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秦氏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的丈夫有别的女人,所以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是个对感qíng专一的人,就想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一样。
萧衍跪下道:“娘,你放心,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您清楚,绝对不会丢您的脸的。”
孟氏也感动的不行,要是别的婆婆,早就希望自己的儿子身边女人越多越好,恨不得把儿媳妇踩到脚底下,可是如今自己的婆婆这么好,难怪父亲当时要答应这门婚事,还说以后的婆婆出自镇国公府,是个明事理的人,嫁过去不吃亏,现在看,果然如此!
孟氏跪下道:“娘,儿媳妇一定谨记您的教诲。”多的话我不说了,说了也是空话,什么都要看实际行动,婆婆这是把自己当成女儿在看待啊,从小就没有娘的孟氏觉得自己掉进了福窝里。
既然已经决定了,那么夫妻两个人都准备打包行李。孟氏的奶娘崔妈妈听孟氏说了太太的话,也激动万分,说道:“姑娘是个有福气的,这样的婆婆可是千载难逢,本来以为姑娘嫁过来,就要和姑爷分开这通房丫头肯定得准备了,没想到太太这样开明。我当时和太太身边的秦六家的(红玉)套近乎,她说六姑娘都已经和太太说好了,我还不信,现在看来是真的了。”这女人嫁过去,婆婆好,小姑子好,丈夫对自己也不错,那真的是不错了。
“你说小姑也说了?”孟氏吃惊道。
“是啊,老奴打听的清清楚楚呢,那袁六家的可是太太的跟前第一人,肯定不会说假话的。”
“原来是这样,没想到小姑小小年纪都能够这样,我得好好的谢谢小姑了。”这帮了自己多大一个忙啊。
崔妈妈忙道:“姑娘这谢啊,以后再说吧,她一个小女孩,说这些肯定是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那袁六家的也是让我们记住六姑娘的qíng,太太也不好说,是六姑娘和她说的,咱们就当不知道,反正这日子长着呢,以后等六姑娘到了婆家,想怎么帮她不是一句话的事?”
“你说的是,来日方长。”
到了正月二十的时候,萧衍和孟氏就离开了京城去了边关,嫁妆还是在这府上没有带走,带过去了几房下人,因为孟氏哦爹以前也在边关当过官,所以她对那边也很熟悉,正室因为如此,秦氏才放心她跟过去,不然一个娇滴滴的姑娘,到了那里怎么受得了?
只是全氏嘴里酸溜溜的,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秦氏不懂得享受,儿媳妇娶进门了,还装大方的把人给放走了,以后弄得那儿媳妇眼里没有婆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