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六零纪事_作者:打字机N号(403)

  “海淀有个食品厂,厂里所有的设备一应俱全,占地约一百亩左右,你要是愿意,可以以最低价卖给你,只是我有个要求。”夏艾想着老爷子最近常常念叨的国企改制,或许这是一次好的实验。

  “什么要求?”现成的厂房固然好,可他觉得,夏艾可不会这么简单就放过他。

  “食品厂现在有一百四十三名员工,你必须一块收下。”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上层就已经开始考虑这工厂员工铁饭碗的事了,可是这种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是那么轻易能处理好的。

  他的话音刚落,江一留就皱起了眉,看了他好几眼,终究一声叹气。

  “你可给我找了个大麻烦。”江一留就知道,这天底下这么便宜的事。国企专为私企,那岂不是意味着那些员工由铁饭碗的职工,转变为私人工厂的普通员工,这样利益就没那么大的保障,恐怕光是那些员工的反对抗议,就足够他喝一壶了,能不能正常开展生产都是一个问题。

  利弊权衡,江一留实在看不到这其中吸引他的地方,他怕麻烦,可夏艾这就是在把麻烦往他身上丢啊。

  “你可以先去食品厂参观一下,我也回去和外公商量,争取给你一个最优惠的价格。”夏艾看出了他的拒绝,伸手制止了他的回答,这个主意他也得回去和外公探讨一番,看看是否有实施和推广的可能xing。

  “这些东西我就拿回去了,改天来看看奶奶,她有些想你了,还想你大姐做的衣服。”夏艾没等江一留回答就起身离开。

  江一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仔细琢磨着夏艾那些话。

  反正也就是看看,要是价格实在优惠,一个现成的食品厂其实也给他升了不小的麻烦,只是那些员工……

  江一留叹了口气,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165章 买下

  同样是工人,不同工厂的工人, 受到的待遇确是大有不同的。

  大环境下, 所有工人的工资按级别发放, 同一个级别的工人,除了个别工种的工资会高一点,大多数的工厂的工人工资还是相同的,可是好一点的工厂,逢年过节会发放不同分福利。

  拿江大姑两口子来说吧, 孟平川所在的机械厂效益好, 逢年过节,都会发放糕点, 米粮等补贴, 每到过年的时候,还会分给每个员工一只jī一只鸭,以及数十斤从沿海城市运送过来的海鱼,工级要是高一点,隐形的福利也就更多了。而江大姑所在的纺织厂,效益只是一般, 算得上略有盈余, 她们的节日补贴可就没有纺织厂的工人来得多了, 顶多也就送点厂里染坏了的布料,两厢对比,在隐形的补贴上,一年下来起码也差了百十来块, 放在当下,也是不小的差距。

  不过,效益好的厂子,意味着劳动力的qiáng度更大,像拿这些年效益最好的棉纺厂国棉一厂来说,机器二十四小时都是不停的,三班倒,每班八小时,每天还要在纺锤和织布机前来回跑,工作的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

  这是效益好的厂子,那些效益差一点的,没有出厂的订单,一群工人待在厂里几乎就无所事事,班照上,工资照拿,只是这工作的内容,就变成了聊天打诨,偶尔有活了,才慢腾腾地走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期间也不忘偷懒划水。

  这种态度之下生产的东西,质量多少会存在疏忽的地方,直接的后果就是订单越来越少,现在国企的工人又没法开除,恶xing循环之下,那些厂里的工人也就越发有恃无恐,行为懒散,一个个的就差把自己当大爷了,男工人gān脆在厂里聚众大个小牌,女工人则是签个到就溜回家,看小孩,做家务,一点都没有正常工人上班的样子。

  听上去很稀奇,可这就是部分工厂现在面临的现状,也是为什么,九十年代提出下岗这个概念后,就迎来一大波下岗cháo的原因。

  江一留和夏艾就在食品厂里实地参观,在心底再一次坚定了无论夏艾给的价格再优厚,也不能松口的决心。

  “县长,你看,这就是咱们的生产线。”食品厂的厂长正站在一旁带路,对着领头的中年男子点头哈腰地说到。

  县长看了看走在后头,从进到厂里就没开口过的夏艾和江一留,这两个人是上头派下来考察食品厂的,县长想着他们两人这么年轻,估计是哪家的公子,也不敢轻易得罪,想看看他们的意思,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