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可不能让老二家的先下了手!”袁老夫人连连点头,又关切地问道,“你瞧上了哪家的?说来我听听。”
卢氏赶紧报了几个人,婉如却在她说罢之后补上了一句:“还有一个,礼部余尚书家的十三娘。”
咦,奇怪了,一开始说的时候没这人呀,卢氏有些狐疑的看向婉如却又点头道:“是的,还有这余十三娘,差点忘了。虽说她父亲仅为从五品的官儿,却是本朝赫赫有名的书画大家,只因其志不在仕途乐于纵qíng山水这才官位不显。”
这隔房侄儿的亲事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卢氏根本就不想太费心,议亲她能出面跑腿但相看还是得以侄女儿为主,婉如一提起余初晴她自然跟着补充了几句。
反正,瞧好了卢氏得不到好处,瞧错了兄妹俩自己折腾去,省得她这当伯母的落人埋怨。
余初晴想来也是不错的,家世说得过去、相貌那确实也是顶顶出色,其父书画大家这润笔费可是不菲,他又擅长鉴赏书画、古玩,据说在好些赫赫有名的古玩铺都有分子,家资丰厚自不必提。
至于对方看不看得上崔文康,这不论是婉如还是卢氏均没考虑过,谁会觉得自己孩子能被嫌弃?
唯一麻烦的是,这小娘子时候有些爱得罪人来着?听说昨日才和王家小娘子争辩了一场,气的人跳脚。卢氏倒没把这事儿在自己婆母跟前说破,只在心里琢磨琢磨,嘴里一股脑的撺掇袁老夫人考虑火速说亲一事。
“成,就这么办,余十三娘是吧?再来两个备选的,晚上问问他们的意思。”袁老夫人拍了板,女眷选是选了,可最终却还是要让崔相和长子来拿主意,必须得挑个在政见上和家里合拍的。
这点,婉如倒是不怕,肖阳挑人的时候就已筛了一次,凡是已经有依附某皇子倾向的统统不要。余尚书是出了名的和稀泥,更别指望淡泊名利的余长史会去争抢从龙之功,多合适的人家。
至于余初晴得罪人的问题以及和对方通气儿的事qíng,肖阳既然提了这么个人,他自然能找到合适的人去说和提点。
这八月十九恰好是京郊道观紫阳宫传道之日,清江郡主一大早便带着若gān仆妇、婢女离了家,沿着官道途经余尚书家门口浩浩dàngdàng的出游。
“打听到了么?是去紫阳宫?好好,赶紧去准备!”余家长史娘子得了消息后,立刻换掉居家衣衫,备车出门。赶在定清师太讲道之前入了大殿盘坐,静听。
这位师太从不单独为权贵讲道,只略分了贫民、士族的场次,因而长史娘子有幸能和清江郡主同室而坐,讲道结束后她又寻了机会随着郡主走向后花园散步。
这花园不算大,因师太不喜权贵跋扈之故郡主也没命人清场,这走着走着两人刚好就正面迎上了,长史娘子略有些紧张的向清江郡主见了礼,还没来得及找话搭白,就听得对方笑着开了口。
“怎么,嫁人后就不认我这瑶师姐了?何必喊得如此生分,”清江郡主很是亲近的拉起了对方的手。
“师姐安好。”长史娘子顺杆上爬,又觉得有些发窘。
当初拜名师学画时,她是正经因有才而被相中,清江郡主却是靠家世而死活赖着来的,那时年轻气盛遇事只论才艺不看权势,还曾瞧不起对方。昨夜在家她罚了女儿禁足、抄书,今日回忆往昔,才惊觉自己当年不也是这样犟得发傻么。
清江郡主自然看得出师妹的犹豫,不由感叹道:“也罢,好些年不曾会面,感qíng都淡了。若非儿媳昨日提起你女儿,我都快忘了自己也曾有拜师苦学被打板子的日子。”
也差点忘了还有个大咧咧指责自己怎么能画仕女穿毛斗篷赏荷花的小师妹。
“唉,我那女儿——真是愁死人了!”长史娘子见对方主动提到了自己女儿顿时松了一口气,她急匆匆赶来和清江郡主“偶遇”本就是为了这事儿。
希望师姐还记得当年的qíng谊能帮忙跟说和说和,她实在是怕了女儿这得罪人的本事。王家势大,斗花会又是长公主办的全城权贵没有不到场,若她们再刻意宣扬一下,如此一来还有哪家敢娶初晴?
“我倒觉得还好,xing子慡直的小娘子可比那些口是心非的好多了,”清江郡主微微浅笑,而后又乐道,“当年若非你挑刺,我还不知道要闹多少笑话。先私下里被人指了出来,总比在大庭广众下丢人现眼的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