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处乡民会三五成群将家中多余物资带来淘换些生活、生产物资,也有行商千里迢迢慕名前来收购所需物品,在此jiāo易总比更深入西南夷区腹地更安全、便捷些。
这事qíng肖阳知道,却一时半会儿的没放在心里。
四月时他们初来乍到忙着建房整理驻地没工夫参与“赶街”,那时虽缺了种子等物,他却没想过去集市购买,因为此处热衷于种地的只有汉人,根本就不会有人千里迢迢背这些既重又不值钱的东西来卖。
六月时对面山头已经乱了,四处剑拔弩张的谁还会来“赶街”?到了八月事态虽已平息,但通讯不畅来此jiāo易的人依旧处于锐减状态,不曾喧闹得人尽皆知。
并且,肖阳一直有练兵的事qíng忙着,是婉如派了少许人下山去推销自己家的“金波玉露”、细盐、蔗糖和纸张,而后换了些小玩意儿和金银,肖阳是个不贪财的因此也不怎么在意。
如今,看着居然有从西南腹地最偏远处都来了人“赶街”,他才恍然醒悟,原来自己驻扎的地方竟是个赫赫有名的蛮汉“通商口岸”!
原先还有些小得意,这些送礼的人即便不是各个部落头人派的心腹,也是有些身份的头人儿女,稍一思索才得知他们并非专程来给自己送礼拉关系,而是“赶街”时听说有他这么个人,顺带拜访一下。
得知实qíng后肖阳也没觉得过于失望,与实际利益相比,个人名望又算得了什么?
既然这里有自发组成的集市,那就能发展为固定的边贸互市,寻合适的地方开始商铺后这种jiāo易就可不拘于两个月一次。
随时随刻的贸易对边地的经济发展极为有利,还可借此传递各种农耕、酿造、木工等技艺信息。
当清扫了贪官污吏,治下民众又经济富裕而物质充足时,谁还吃饱了撑的去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这蒙州防御使即可不费chuī灰之力就维系本地的长治久安。
甚至,还可开设钱庄便于众人兑换货币,西南地区通用的钱币是贝币、金银、锦帛甚至盐块。
婉如一开始就在用自家生产的细盐、shòu糖向卢鹿人兑换金、银,却只是寻常物资jiāo换的以物易物罢了,量比较少赚不了什么,若是开了钱庄,便能正大光明的以别人稀罕的盐、糖、锦帛换取滇地部落中司空见惯的金银等物,比自己开矿还安全、划算。
还有修路,与其自己安排人手辛辛苦苦的四处修路,不如说动了别的部落一起开工,咱们主要出技术和水泥等必备材料,他们出劳力。
想到此处,肖阳忍住了心中火一样的激qíng,不急不躁的接待着各个部落的使者,在通译的帮助下与他们亲切jiāo谈,希望慢慢拉拢关系并且灌输自己的想法。
婉如虽在后面寝室待着,却也时刻关注夫君那头的qíng况,听说前面待客的大木屋中乌压压坐了一厅的人,不由觉得有些好笑。
郑恭亮和温子辰已是边地出了名的皇亲贵胄,有时出门竟会被人看猴似的围观,温七的私塾也越来越多孩子报名就读,场地都搬到了山下去,为限制人数还开始收束脩。
因而,等闲客人不值当请他们出来接待,如今那边一群人身份有高有低又是随意拜访,不曾指名道姓的求见,他们若去了反倒显得太过放低身段。
此刻职位上拿得出手帮助肖阳陪客的只有一个徐恒宁,而他偏偏是个极好色的……
“徐副将他当真是时刻盯着小姑娘在看?”婉如微微笑着问着先前被派去送果子、点心的婢女。
“是的,奴进去时他正在偷瞟!”这年纪不大的婢女是个胆大又爱说笑的,回答女君的问题后又自己补充几句,“她们穿得那样可从来没见过,衣饰真好看,穿短裙的那个胸前挂着比盘子还大的银片,刻着花儿还层层叠叠的;头上戴着比碗还高的银冠,冠上有银花还有好大的一对银角;她手上也是一串银镯子。嗯,全身都是银饰,一动起来叮叮当当的直响!”
这个三等婢女说话间充满着艳羡之qíng,甚至还带有了一丝疑惑,在京城时听说蛮夷地区异常贫瘠、困苦,没想到人家竟能将这么多银饰戴身上,多阔气!
想当初离家时母亲给自己一根小小的银发钗都觉得ròu痛。
“百褶短裙又全身银饰么?她衣服颜色是不是浓郁艳丽又对比qiáng烈的?比如黑白,huáng蓝?”婉如问后见婢女点头,微微侧身对陪伴着自己的赵瑞莲笑道,“听起来像是书上说的‘谢蛮’,他们确实是特别喜欢戴银饰,据说工艺也很是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