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清廷_作者:喝壶好茶嘎山糊(684)

  而作为这个鄂罗斯南边的qiáng盛帝国,大清帝国,若能联盟或者夹击,那。。。。。。

  卡尔想到这些,就给自己的父王去了密信,而自己继续在鄂罗斯查探。在接到父王的首肯后,他才返回大清,亲自去向这个国家的皇帝陛下求亲。而且,在他看来,娶一个奥地利或普鲁士的公主,虽然纯化了血统,但这过于纯化,也没有太大的好处,已经有王族绝嗣的先例了,就是他所将继承的瑞典王位,也是从别的家族手里接过来的,那个家族只留了一位公主幼年登基,后来把王位让于他家先祖了。

  此时,康熙虽然已经气极,但却并没有太过怒形于色。只是,卡尔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也能想象出这位大帝被人要挟的怒意,但上帝赐予他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会因此退缩呢?

  408直谏

  作为一个皇子,卡尔当然知道权贵要人xing命容易得很,也拐弯抹角的表示了对此,自己是做足了准备的。

  而后,这卡尔忽然转了话题,讲起了这几年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对前段时间在鄂罗斯所见识的彼得一世的锐意改革等等,临了又不经意地提了下雅克萨和土尔扈特部落游牧的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作为一个帝王,就算是再生气,但这政治嗅觉还是敏锐的。康熙当然听得懂这个小皇子说的是什么意思。而现在平定噶尔丹收归准噶尔,虽然短时期不能穷兵黩武,但不否认更刺激的康熙的雄心。只是,不管怎么样,康熙还是不想接这个人的茬。不过,也因此,康熙倒是按下了杀之而后快的念头。

  卡尔也确实是个人物,见了几分缓和又绕回了原来的话题。卡尔表现得很真诚,还暗示即便知道自己可能有些危险,他还是亲自来向康熙陛下求婚,足见他的一片心思,一腔热血。

  这些来来往往的话,到让康熙认可了这个年青人确实很有几分本事。但再怎么说,康熙还是不会想要把女儿嫁得那么老远,径自赏了一堆东西,有特许了些商贸条程,就客客气气地让人退下了。回头又吩咐人看紧了这一行人。虽然不想就这样杀了,但也不能不看管。

  康熙不允瑞嘉远嫁,只是天家无私事,这段小儿女求亲之事偏生闹到了朝堂之上。原来,在塞外,康熙因卡尔擒获噶尔丹尔亲自接见并赏赐时,这瑞典国的使团已经到了京城。

  虽说万岁爷不在京中,但六部九卿还是公务照常的。礼部就接待了这瑞典国的使团,虽然这国书是要使臣当朝恭送到万岁御前的,但不妨碍礼部官员等与使臣客套时询问来意的。

  这一问,就问出事qíng来了。使臣大大方方的说了,卡尔王子如何对天朝祥瑞公主一见倾心,互换信物,求得自己家国王准许,特派使团来求婚。

  在座的许多官员恨不得自己没长耳朵,怎么就听了这样的事qíng?外夷求亲倒是没什么,可这信物的事qíng,实在是不合礼法,实在是有污视听。当场,就有人反驳这事,只说原本是个买卖而已,哪来这些个说法,一时间,到各执一词了。

  只是这些人面上虽然没堕了威风,但也不敢多说,就有些人心里嘀咕,当初这事qíng倒地如何他们也不知道,还没准就是这么回事qíng呢,要不然人家这些洋夷有这个必要大老远飘洋过海来胡说八道吗?

  万岁爷不在京里,各类折子是有专门人马递送到御前的。只是这些多少有些不便,示意除了急件要件密件,这一般的折子就慢了些许日子,而康熙也是繁忙,在这一般折子上花的jīng神也就少了很多。而这个礼部尚书科尔坤,把这使团来京的事qíng,就递了个一般的折子。

  有道是八卦之心人皆有之,虽然有些人很谨慎,但架不住有些人就是喜欢嚼舌。再加上这使团大大方方的往外讲,景阳等人虽有心控制,但流言这东西,不是想堵就堵得了的。等康熙回到京里,虽然这大大小小皆在歌功颂德,而这这些乱七八糟的事qíng,也一并摊在他面前。

  这时候的康熙,心里真憋着股火气。也信亏没有杀了那个卡尔,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嚼出话呢。虽说皇家的事不准私议,可人家真躲在屋子里长舌,康熙也是没法子的,总不能每间屋顶上派个密探吧。只是,康熙还偏就不想把女儿这样嫁出去。

  于是,有的升官了,有的发财了,有的被贬了,有的只是被骂了。

  这样一出出的,倒是把原先那些个话头给引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