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间,前些日子故意忽略的事儿,就跳了出来。这事,莫非是因为自己?自己生出了个妖孽,德行有亏,所以上天震怒了吗?
原本只是个模糊的想头,但这会儿仔细琢磨,竟然越琢磨越觉得恰有其事。一时间,心里堵得厉害,连气都喘不顺当。
照理天有异向,诸如天狗食日等,皇帝应该下罪几召的,可这回康熙并没有这样。也没什么心思继续打猎了,跟几路蒙古王爷稍微议了议事,就回銮了。
回到京里的康熙,脸色也不怎么好,就呆在乾清宫里。他其实很不想去管那个异兆,可作为帝王的职责,又不能弃如此威慑的上天警诫于不顾。
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这样?自己可是真龙天子!
“阿玛,请用了这盏参汤吧。阿玛忙于国事,儿子本不当劝,可身子还是要仔细才好。听梁九功说,您最近这几天都没怎么歇过。”
康熙接过承祜递上来的参汤,脑子还在这真龙天子上打转。忽而想到,这真龙,儿子也是!若由承祜执掌朝政,自己在后面看着,那有何不可?
让承祜提前登基的想法,这不是第一回想起来,早在福全常宁过世那会儿,康熙就曾想过。不过,那时,他是出于激动。自己做出的觉得不容忍质疑,有人越是要谋太子之为,自己所幸就推着承祜更往前一步!
后来也几次想过,无非也是有些那个意思。再有,就是怕自己升天后,承祜心xing太好,辖制不稳朝政,又有兄弟虎视眈眈。
可这回,完全不同!
若真因为自己是妖孽的阿玛,那这罪几诏,就发不出去。罪几诏昭告天下,又是对上天的敬意,自然不能在这个上头玩花样。但若对那些置之不理,那后果又会如何?这可是朕的大清!是爱新觉罗的大清!
而自己的这个儿子,心中纯孝。自己若就此退位,也不耽搁什么,好像也行得通。
这个念头一起,就如野糙一般疯长。来来回回盘算了些许天,康熙最终拿定了这个主意。
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南书房中,康熙把自己的这个决断告知了几位心腹朝臣。一片“圣上三思”声,康熙虽有些动摇,但还是决定就此。
几位朝臣先是当面请陛下打消此念,后又上折子劝说,承祜本人也跪请阿玛收回成命。可如此往复几回,康熙皆不听劝。这下,众人才明白,万岁爷这不是试探,而是真的。
康熙四十四年冬至,康熙亲至泰山祭天。与祭天祷文中,康熙正式的告知天地,自己将禅位于太子承祜。
一时之间,朝野涌动,虽奇荒八野,也使之听闻。
而后,祭太陵、祭祖先,一一祷告。
元旦日,行新帝登基,康熙禅让大典。至此·太子承祜为新帝,尊康熙为太上皇。改年号为寰盛。
(关于流星雨,中国古代有几次介绍。基本上算是天灾。)
(太子登基了,基本上,那啥,可以算是完结了。当然,还有点尾巴,听我慢慢再说。)
番外:老来伴
芳仪还是坐着,看着眼前的一面镜子愣神。这面镜子,是胤禟从广州给她带的,除了镜台镶金嵌玉,镜架是由两个西洋光身子带翅膀的小人构成的,其他的,与她现代一般无二。
镜中的人,容颜未老,一幅雍容华贵的样子,可芳仪,就算搁在后世那个时代,用俗语说,她也是老菜皮了。说来,要不是在这内廷,有那么许多的养颜秘法和名贵药材,哪里还会有这一幅才三十多岁的样子?
只是,容颜虽未老,这颗心,已经是陈旧的发黑了。
都说人老了,才会时常回忆。其实,这并不见得对。年纪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经历,拿来回忆?芳仪只,在这具身子还很年幼的时候,她就时常的回忆,那时,前世的点点滴滴,就算白天不能想不敢想,也会在夜里,无法克制的出现在她的梦里。
反倒是后来,慢慢长大,进了宫,才再也没有做过那些梦,也不再回忆那些她曾经以为刻骨难忘的。
而现在,芳仪看着镜中的人,不可抑制的回想着当初,回想着上一世,再一次的,以为的刻骨铭心,早已经慢慢的淡忘。如画在白色绢帛上的水墨画,黑的白的,看似能永远印着,只是长了,白的发huáng了,黑的晕开了,而后又受了cháo气,又或是落了水,经了雨,慢慢的,连当初画的是,都看不分明了。
而唯有记住的,就是活着,一定要活着。慢慢的,随着的出生,长大,这个活着,变成了,活着、、龙椅,一个都不能少可,本质上,还是只有一个字,“活”,一个词,“生存”。不管是,上一世的生物老师、政治老师,还是哲学老师,都会告诉学生,这就是生物的本质,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