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绮芳也没客气,婉转的将自己想当儒商业协会会长的意思说出来,不过,她当时的打算是,自己只担个名儿,具体的事务由她的代理人,也就是石三少爷出面打理。
隆庆帝一听是这个要求,嘿,小意思呀,没问题呀,为了犒赏功臣,更为了未来的糙药有人供应,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王绮芳的要求。
当然,最终的结果虽然跟计划有些出入,但对于石文颂来说,他还是非常满意——有会长做靠山,他的烟糙店终于保住了。
“没问题,烟糙店也是我的买卖,等拿到会长大印后,我会第一个给烟糙店换牌匾。”王绮芳听了石文颂的话,笑着点点头,接着话题一转,问道:“对了,那个研制成功了吗?”。
石文颂点点头,从袖袋里掏出个一扎长的纸盒,来到王绮芳近前,抽开纸盒,露出一根根整齐的小木棒,当然,我们也可以叫它火柴。
第102章新官上任(六)
西市,赵记茶楼。
噼里啪啦一通鞭pào声过后,刚刚订制的新牌匾被挂了上去,红色打底鎏金刻字,再配上大门前的两溜庆贺花篮,看着就喜庆。
几个路过的闲客听到动静,又好奇的瞄了眼里面攒动的人群,不由得拉住门口招揽客人的小二,问道:“哎哎,你们茶楼这是怎么了?换了东家?还是上了新玩意儿?”
“哟,是您呀,好久不见,小的给您请安了,”小二看清问话的客人后,忙热qíng的揖了揖手,乐呵呵的招呼道:“回您的话,咱们赵记既换了新东家,又来了新鲜玩意儿,两位,进去看看?”
“什么新鲜玩意儿呀?不会是弄两个小娘子唱小曲儿吧?”
周围的人听到后,也纷纷走过来凑热闹。
“瞧这位客官说的,咱们赵记岂是那种不入流的地方?”小二佯怒的撇了撇嘴,复又笑道,“是真玩意儿。我们新东家为了庆贺茶楼重新开张,特意请了前唐有名的几位杂耍高手,这几位个个都有压箱底儿的绝活,听说还在前唐哀帝御前献过演呢。”
“都有什么玩意儿?嘁,不会又是什么顶大缸、抖空竹吧?南北市上的瓦肆里天天都有。”
人群中又有人发出不相信的声音。不是他们故意找茬,实在是京城的娱乐活动越来越丰盛,他们这些本地的居民们早就见多识广了,一般的小杂耍还真不看在眼里。
“怎么会?”小二一扬脖子,故作神秘的说道:“大变活人看没看过?乌guī叠罗汉看没看过?镜中有乾坤看过没有?”
围观的众人还真被小二给问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出了些许疑惑。
“呵呵,列位客官,这可是真正的绝活好玩意儿呀,老店新开,献演三天,走过路过您可千万别错过,错过了可会后悔一辈子呢。”
小二见众人终于被他忽悠住了,好不得意,扯着嗓子喊道。
“走走,咱们也去看看,不就是一壶茶水、两碟点心嘛,也不值什么”
人群中有几个被小二说得颇为心动,看了看门口写的‘茶客须知’,暗自算了算,这个最低消费也花不了几个钱,便呼朋唤友的往里赶去。
其他的人见有人带头,也纷纷跟了上去,“就是就是,不过十几个铜钱,咱也不差这一点儿。就算杂耍不好看,不是还有茶水和点心嘛,也不吃亏。”
不一会儿的功夫,茶楼的上下两层楼都坐得满满当当,喝茶的喝茶,吃点心的吃点心,等着一楼高台上的杂耍开场。
“咣~~~”
锣声响起,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头儿,穿着颜色鲜亮的演出服,后面跟着两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抬着张红漆条桌一起走上台。
两个小伙子把条桌放好,那老头儿站在桌后,又指挥其中一个小伙子端来一个一尺见方的木盒,小伙子把木盒放在条桌的一头,然后抽开一侧的挡板,另一个小伙子则提着铜锣,咣咣的敲了起来。
随着他或慢或快的调整着锣点儿,黒木盒子里慢慢的爬出几只大小不一的乌guī,就见这些乌guī随着锣声有节奏的围成个圈儿。
这时,小伙子又换了个节奏,锣声咣咣咣的快了起来,而这些乌guī也开始动了起来,最大的那只结结实实的趴在桌子上,稍小点儿的一只则爬到大乌guī的背上,以此类推,几只乌guī一个叠一个,由大到小叠起了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