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媳妇也难当_作者:林似眠(73)

  说到昔日,那一幕幕互相扶持的场景在眼前闪过,那时的周韵四面楚歌,信得过的人除了陪嫁过来的几个,就只剩身边这两个丫头了。周韵缓缓坐下,手在桌上紧紧攥成拳。

  雅意见她锋芒尽去,自己的态度也和软下来:“我初到这里时,被jú芳陷害,险些被三爷下令责罚,是三奶奶护着我。后来我家中出了变故,不敢去求老太太,也是三奶奶私下去求了姑老爷,又出银子帮我家度过难关。这样的恩德,我是绝不会忘记的。”说着,她眼泪流了下来,“三奶奶对我的好,雅意一分一毫也铭记在心,恨不能当牛做马来报答三奶奶。只是我猪油蒙了心,竟然起了非分之念,被三爷斥责不说,也实在愧对三奶奶待我的恩德。三奶奶的恩qíng,我只能来世再报了。”

  她呜呜哭着,周韵心内也颇为煎熬,她摇摇头,几乎有些哽咽地叹息道:“既然如此,我也不qiáng留你,你要走就走。”

  雅意咬咬牙,磕了三个头,立起身,又福了福,转身便要离开,临到门前时,她停住脚步,回头低声道:“我这些日子看下来,三爷对三奶奶是真心实意的,若是三奶奶再试探下去,只怕要寒了三爷的心。”说完,她咬咬唇,拉开门走了。

  周韵听得最后一句,便如受了雷击一般愣住,脑中一时空茫。过了半晌,她慢慢垂下头,口里翻来覆去咀嚼着“寒心”两字,末了,只得淡淡一声苦笑。

  两天之后,雅意就跟着她娘,拜别了蒋世友和周韵,又回西府辞谢了老太太,彻底离开了蒋家。她家本是蒋家家生子,说是出府配人,实际上嫁的也是蒋家的佃农,奴仆原属贱籍,能得嫁给平民做正头夫妻,已是难得。只是农户家比不得蒋家,再娇贵的女孩儿也得学着种地喂猪,养jī养鸭,从此荆钗布裙,自己讨生活。

  周韵并没有安排雅意的婚配,因为她算是老太太屋里的人,又是家生子,这婚嫁一事不由周韵做主。后来老太太隐隐透出要把雅意给蒋世友收房的意思,周韵便更加管不到。谁知事qíng一波三折,却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原来的六姨娘候选人转眼成了一名农妇。

  周韵悄悄遣人打听过了雅意的夫婿,听说是个勤快老实的年轻汉子,家里小有房产,只怕再做几年佃农就可以自己买地耕种了,因着婚姻上艰难,说了许久也没说上亲,刚巧雅意他爹常下乡收租子,同这汉子家里老父亲是旧jiāo,说到儿女婚事上便一拍即合。两个小儿女也都是成亲的年龄,两家便立刻定了亲事准备嫁娶。

  这样匆匆忙忙的婚事显得有几分糙率,似乎是刻意为之,为什么赶在这个节骨眼出去嫁人,这原因雅意知道,周韵也知道。

  年轻的三少奶奶信不过自己的丈夫,便想着把身边的丫头放一个过来培植势力,以后纵然再次失宠,也不会再由着jú芳一人独大,于是她悄悄安排了一切,让事qíng看上去自然而然地发生。年轻的小丫鬟活泼灵动,对变得温文的少爷芳心暗许,又动了别样念头,便顺水推舟地应了。谁知这两人算计来算计去,却算漏了另一个当事人的心思。

  望着雅意远去的背影,周韵心里五味杂陈,她已经记不清自己这些时日来对雅意的想法了,但是原本和睦的主仆关系却已是完全变质,回不到当初。她有时甚至会后悔当初的决定,因为没有人能真正把握住善变的人心。她也把握不住雅意的心思。不过一个月功夫,物是人非。

  周韵立在正房门前,望了望兰厅的方向,半晌,徐徐叹了口气。

  雅意的离去,使得蒋家东府里丫头的婚嫁问题提上了日程。周韵照着花名册子看了看府里的丫鬟,大约有六七个都是到了年纪该出去婚配的了,外头小厮也有几个大的。于是她和苏进家的商量,让人牙子吴老六带些人来,好填补里头的空当。

  吴老六办事效率极快,第二天便叫他女人带了几十个十来岁的小丫头来,吴老六家的本是在县内人家家里跑惯了的,所以内院女眷一般也和她说笑两句,听她说些天南海北的新鲜事。

  周韵到了议事厅门口时,那三十来个小女孩子在树荫下头列了五排,都规规矩矩站着。吴老六家的坐在个小杌子上喝茶。一见周韵忙放下茶杯笑呵呵迎了上来:“三奶奶安好,许久不见,三奶奶还是好气色。”虽是个人牙子,可她生得慈眉善目,甚是和气的模样。

  周韵一眼看到那几排女孩子甚守规矩,个个模样也都端正,心里已然有了三分高兴,又见到吴老六家的和和气气的打招呼,不免又添了几分欣慰,和她寒暄道:“听说你和老吴回了老家,一路上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