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嬷嬷为宋桃净面洗手。
“主子,老奴听说万岁爷要在上元节顺路去爷的梅园赏花,您准备得怎么样了?”李嬷嬷从小看着宋桃长大,这么多年来,一直把宋桃看得最重,这一次宋桃接手这么一件大事,她这几个月一直担忧着。
“难为嬷嬷帮我探听到这个消息,不要担心,我倒有了个好主意。”
她正为没个好点子,苦恼呢!这次老康的一个想法,倒是让她省了不少力气。
初二至十五宫里的小阿哥,小格格们都放了假,康熙便决定带着他的龙子龙女们一起好好游乐一番。
清朝这过年,从除夕至十五,出了正月十五,这年才算过完,清时京城这正月十五元宵节可是比过年还要热闹,从正月十三起,一直到正月十七,整个京城都张灯结彩,各家各户门前挂花灯,更有专门的花灯会,各色漂亮形态各异的花灯集中在一起供人赏玩,这时节,做小买卖的也全集中在灯会上,从古玩玉器到各种小吃应有尽有。
可以说,元宵节是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时节了。
所以康熙并没有禁止元宵节挂灯笼,只是这一年毕竟不同往日,集会被取消了,大家只能在自个儿院子里赏赏灯,看看月亮了。
小阿哥小格格们早就对元宵节有所耳闻,但是苦于宫规,不能去外游玩,这一次虽然依然不能去看到集市,但是能出宫,已经让这些孩子们兴奋异常。
康熙和一群小孩们一起来到四阿哥的梅园。
一进园子,浓郁的梅花香就扑鼻而来。孩子们更是齐齐发出了呼声。
四阿哥的三个小鬼,相视一笑,就知道他们会是这种反映。
原来是梅树上挂着的卡通灯笼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康熙是见惯大场面的,虽不能让他太惊讶,不过那些有趣的灯笼也让他起了观赏的兴趣。
康熙让孩子们自己玩去,理所当然的,四阿哥家的三个小鬼头当起了导游。
那拉氏qiáng撑了一会,就开始冒虚汗,康熙是知道这老四福晋的身子不大好,于是便准了她,让她先行告退。
“老四,带朕四处看看。”康熙等大家散了,便对四阿哥说道。
四阿哥点头恭敬称是,宋桃也跟在两人身后,与李德全并列走着。
宋桃不是个太聪明的女子,对品种创新也不在行,而且短短几个月也无法栽培成功,只能在规模和设计上下功夫,她特意让人快马加鞭,从江南移来一些特殊品种,如宫粉、红梅、照水梅、绿萼、大红、玉蝶洒金等梅花。
这些梅花花色各异,有白色、粉红、大红,花形也各有不同,再配上元宵夜挂在梅树上的各种各样的灯笼,也让这一场梅花宴会很有看点。
圆月高悬空中,康熙和四阿哥在梅园里闲逛。月色之中,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也一树树梅花娇娆可爱,特别是绝对新奇的维尼熊、凯蒂猫、皮卡丘等等卡通灯笼,让一把年纪的康师傅也看得兴趣盎然的。
“老四,这花倒也不算稀奇,不过这灯笼倒是看着有趣。”康熙梅花看得多了,自然觉得这景色也是一般,而一个个卡通形象的灯笼倒是有趣。
四阿哥对宋桃策划的梅花盛宴,因为没有创新梅花花种而有些失望,但是毕竟也没有失了场面,其中的灯笼又是点睛之笔,让人耳目一新,也让他比较满意了。
“皇阿玛,要不要猜个灯谜?”四阿哥看康熙脸上挂着笑容,自己心qíng也不错。
康熙一路走来也看到些搞怪的灯谜,比如说“小白长得很像他哥哥,猜一成语”;“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毛,二儿子叫小毛,请问三儿子叫什么?”
“老四,这灯谜出得可不像你的风格啊。”康熙颇为含蓄地望了一眼宋桃。
四阿哥皱了皱眉头,瞄了一眼最近的灯谜:“拍死蚊子,但是它流的却不是它的血,为什么?”
他也看了眼宋桃,这内容怎么可以……这么低俗!
宋桃哪里不知道四阿哥眼里的意思,她上前说道:“回皇上的话,这灯谜是妾身出的,妾身学问不好,请皇上多多包涵。”
康熙笑道:“这谜题倒是颇为有趣,朕想想都费了些脑子呢!”
老康都能猜出这些脑筋急转弯,她表示怀疑。
当然怀疑是只能放在心里的:“皇上智勇双全,妾身这小小的谜题哪能难住皇上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