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看了看已经悄悄地从殿门进来的跟着晋阳公主的小宫女,说道:“便是传话,又哪里用得着你亲自来?派个宫女过来不就行了吗?咦?不对!这事九郎怎么会托给你,他便是自己不能来,也能派个人过来呀!刚才得顺儿送早膳过来的时候,也没听他提起呀!”
晋阳公主撇了撇嘴,说道:“还不是母后!一大早就派了安姑姑亲自去两仪殿‘请’了九哥过去,要不然,你以为九哥gān嘛把这事托给我!”
高阳公主挑了挑眉,说道:“这么说,母后的意思是不会让九郎参加今日的朝会了?”
晋王虽然还住在宫内,但是却已经在宫外开府,所以一旦有朝会,他也是要参加的。皇后如此做为,明显是将晋王给拦了下来,今天多半是不会让他出现在太极殿的。
永宁明白皇后的意思,她自然是担心如果皇帝答应让永宁去和亲,晋王会在朝堂之上做出什么不合宜的事qíng来。由此而知,长孙无忌这次的突然发难,皇后多半是知qíng的,并且对于此事,她也是持赞成态度的。永宁暗暗叹了口气,知道这次的事qíng,估计就是那天跟晋王同乘一骑招摇过市惹来的麻烦。
晋阳公主与永宁也是多日未见,今天好容易见着了,自然有说不完的话,永宁素来与她jiāo好,也乐得哄她开心,不免放下心事,与她畅谈。
辰时中刻,皇帝驾临太极殿。
一个时辰后,才有太监进西配殿宣召永宁。
此时的高阳公主与晋阳公主看起来比永宁还紧张,永宁却冲着她们浅浅一笑,然后便昂首挺胸,姿态优雅地走向正殿……
第二卷豆蔻梢头第九十四章挤兑(上)
第九十四章挤兑(上)
太极殿中,一片肃穆。从中间坐着的皇帝,到两边坐着的大臣,再到站在大殿中央的吐蕃使臣,目光的焦点都聚集在了永宁身上。
永宁跟在引路的太监身后,非常规矩的微微垂着头,目视着斜下方,优雅而端庄地莲步轻移,行动间,裙摆缀着的玉铃铛一声未响。一丝不错地给皇帝见过礼后,她便落落大方地站在那里任人打量。
禄东赞做为吐蕃的大相,受松赞gān布之托,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排除万难为吐蕃娶一个大唐的公主回去。可是自打来了长安后,从大唐的皇帝到礼部的官员,都是在用一种敷衍的态度应对吐蕃求亲的事,这让他感到万分的无奈。
万般无奈之下,他广撒金银,探听大唐皇帝的想法,然后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大唐方面之所以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此事,根本原因在于皇室之中没有适龄的公主,当然就是有,估计皇帝也未必会舍得远嫁,说到底,就是大唐皇帝现在没有办法确定和亲的人选!
于是,禄东赞非常“善解人意”地替李世民琢磨起了大唐的贵女们,然后,永宁便被有所察觉的有心人,给推荐到了禄东赞跟前。
禄东赞对永宁的家世非常的满意,比起王昭君那个宫女出身的和亲公主,永宁背后所代表的价值高多了!而且从把永宁推荐给他的人来看,他认为只要他向大唐皇帝上书,那么这件事qíng成功的可能xing是非常大的!
所以,此时站在太极殿的禄东赞,有种志得意满的兴奋,他几乎都能想像大唐公主来到吐蕃后,会为吐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会让吐蕃繁荣昌盛到何种程度……
在这样的场合,皇帝不开口,是没人敢说话的。于是,一小段时间的沉默后,伟大的皇帝陛下说话了:“房氏,想必你也知道朕今天召你来太极殿所为何事……朕来问你,你对吐蕃使臣替吐蕃赞普求娶于你此事怎么看?”
永宁朝着李世民福了福身,问道:“陛下,臣女想知道,吐蕃求娶臣女,为何不去臣女家中,与臣女父母商谈?”
这回皇帝没有开口,倒是左手边一个须发花白的老头儿嗤笑了一声,说道:“吐蕃使臣求娶的自然是大唐的公主,怎么可能去与你父母商谈?陛下方才是问你,是否愿意受封公主远嫁吐蕃!”他非常热心地纠正永宁的错误观念。
永宁这时才缓缓抬头,瞟了一眼那位热心人士后,冲着李世民一笑,说道:“能够受封公主,为我大唐牧守一方,是臣女之幸!只是,既然臣女需以公主之礼下嫁,倒有些相关事宜,要当着陛下的面,向吐蕃使臣问个清楚,请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