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计划着会在骊山呆到九月初,等到临回长安前会效仿李世民的旧例进行一次秋猎。或许是想着李忠和李孝年后就要就蕃的原因,他这次把后宫的妃嫔和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带了出来,而朝臣们却是以轮值的方式,一半留京,一半伴驾,半个月一换。虽然说朝臣是要轮值的,可是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和一gān军方重臣,却是不在此限的。
永宁也有多年不曾到过骊山了,此时的骊山行宫也早就不复当年简陋粗犷的面貌,巍巍然一副恢宏气派。李治用皇后的名义,把离自己寝宫最近的一处宫殿分给了永宁母子三人,然后便由着永宁带着孩子跟高阳公主、晋阳公主一处游玩。
李琮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了xing别意识,对于混在女人堆儿里这件事,是十分的不乐意。趁着房玄龄给他讲课的机会,很是撒娇耍赖地求着房玄龄把房家与他年纪相近的表兄弟接来骊山,房玄龄毕竟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对着房遗直、房遗爱兄弟还能板起脸来,可是对着小儿子房遗则就已经很难像对两个年长的儿子那样教训了,再往底下的孙子辈就更别提,虽然教育上从来不会得过且过,但是却也是经不起孩子们哀求的。
而且永宁也几次让人捎话给房玄龄,希望从侄子里选两个合适的送进宫给李琮做伴读。毕竟李琮这样年纪的孩子,身边没个年纪相当的玩伴实在有些可怜,别的皇子之间或许还有些单纯的jiāo往,但是落到李琮身上,却是绝对单纯不起来的,所以平时永宁也并不喜欢李琮跟他那些兄弟亲近,李琮自己也没这样的意愿。
房玄龄对永宁的想法也是认同的,总角之jiāo的感qíng是长大后再jiāo往的感qíng所不能取代的,他并没有多想,便让家丁回长安接人去了。房家如今也算是枝繁叶茂了,孙子辈的儿郎就有五个,待转过年房遗则再娶了妻,想来用不了多久,房家还得再添人进口。
只是如今房家的长孙房俨已经进了国子监读书,避暑这样的事,他是来不了的,倒是房遗直家的二郎房佶、三郎房修、四郎房儆,房遗爱家的独子房倬,年纪都与李琮相近不说,平时也只是在家请了先生课蒙,来骊山倒也方便。
说来赶得也巧了,房家三郎房遗则也正好返家,便向卢夫人讨来了送侄子们去骊山的差使,心里倒是盼着能有机会与永宁见上一面。房遗则正经好多年没好好与永宁说过话了,他小时候与永宁便极亲近,只是后来永宁离开了长安,等永宁回来了,他偏偏又离家念书去了,永宁出嫁前也只是匆匆地见过两面,话都没说上几句,永宁便进了宫。
这些年,他也没少替自己这个姐姐担心。永宁在外漂泊,他担心她的安全和日后的生活,永宁嫁进宫中,他又跟着担心她会被人算计、被人欺负……等着他终于发现,其实他家姐姐大人的战斗力还是很qiáng的时候,他突然有些拿不定主意,将来是入朝为官、给永宁做势好呢?还是依着自己心意,教书育人好呢?
本来关于前途问题,房遗则是该与房玄龄,或者房遗直商量的,可是他想来想去,还是想去问问永宁。
房遗则带着侄子们赶到骊山的时候,永宁正和高阳公主、晋阳公主逗着沁华和晋阳公主家的千金明慧在花园里玩。高阳公主一听说儿子们都来了,便兴奋地拉着永宁一起去房家的住所,而难得有伴一起玩的两个小姑娘就全丢给晋阳公主照顾了。
李琮比永宁还先到,虽然他与房家的几个表兄弟并不算不熟悉,但是年纪相近的孩子想要玩到一块去是很容易的,而且李琮也并不难相处。
房遗则没想到一到骊山就立刻见到了永宁,满脸惊喜地围在永宁身边,话说起来就没个完,等他终于绕到主题上的时候,高阳公主早就不耐烦地带着孩子们溜马去了。
永宁听了房遗则话,倒是觉得若能在长安附近开间书院,其实挺不错的。撇开房玄龄不说,房家在朝中有房遗直与房遗爱兄弟俩一文、一武的撑局面,其实已经很够看了。虽然说,若是有一日房玄龄不在了,房家必定不比如今煊赫,但是身为外戚的处世之道,本应该在于低调作人。
房遗直将来是要袭爵的,而房遗爱身上也有自己挣来的爵位,又是驸马的身份,房家实在用不着房遗则再出来锦上添花,倒是开间书院教书育人,二十年后怕是就能织出一张可观的关系网出来了。当然,现在说书院什么的,倒还早了些,毕竟房遗则的年纪摆在那里,不管是学问,还是历练,都有不足之处,眼下正是该好好打磨锤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