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真是厚爱伊拉哩家啊。
家里的儿孙们一起跪在地上给老太爷磕头祝寿,老太爷教过的子弟不论身份地位也一起给他下跪祝寿。到宴的看到这热闹劲儿,没一个不羡慕的。
“这老太爷这一辈子,真是值了!”
“可不是,自己功成名就,儿孙也个个成材呀。”
“这般高寿,结发之妻也一直陪着。这福气。这可就一点都不寂寞了。”
“是呀,两个老人这相伴也有六十多年了吧,真让人羡慕呀。这便是里常说的白头偕老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伊拉哩家的后辈真是好命呀!”
“人家平日侍候老人多尽心,人家该的!”
…………
阿山与瓜尔佳氏本要回京的,被老太爷一封信骂住了,老太爷说:老子还有几十年好活呢,着什么急,有你们厌烦的时候。
阿山与瓜尔佳氏只能在江宁府的总督府内磕头遥祝父母安泰康健。不过想着有小女儿在,夫妻俩相视而笑,有小女儿照顾,家里的老人自然少病康泰的。
办完老太爷的大寿,玉儿回去接着准备来年会用到的东西。雅尔哈齐着人在怀柔建了一处不大的庄子,与八阿哥协议来年正月十五后才起程。雅尔哈齐的身份,决定了他很多场合是必须到的,比如新年给皇帝、皇太后行礼、大宴,比如,太后的圣寿,比如皇帝的万寿节……
上元节大宴后,雅尔哈齐一家子按约起程去往顺天府所辖二十二县之一的怀柔。
看着身后一车车的物资,玉儿满头黑线,这和她想的轻车简从差得太多了。当初,她还想着就他们一家六口跟现代人一样住在小房子里过日子呢,结果雅尔哈齐然还带了侍卫并粗使的婆子。
这还赌什么?老八脑子傻了?
玉儿忘了,皇室阿哥打一落地,那侍候的人就有多少!雅尔哈齐便是再苦,那该有的定例,也没人敢明着短了他的。在八阿哥想来,玉儿能服侍一家五口过一个月就是很有本事的了,毕竟从小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他们,怎么过得了粗茶淡饭还没服侍的日子!
新的庄子不大,最外围是侍卫一圈围住了,老八同意雅尔哈齐说的爱新觉罗家的女人,不是乡野村妇,不能总出去抛头露面,至少看门儿、应门儿的几个侍卫还是得有的,于是领了几个侍卫。
第二层是粗使婆子,有管侍卫生活的,也有管着内院粗活儿的。
玉儿发现,自己其实要做的不多,至少以前想着的洒扫庭除是没她的事儿了。
唯独多了一个嬷嬷。
这个嬷嬷是皇帝遣来的,毕竟要在外生活一年,皇帝派个嬷嬷过来公正是必要的。
贝勒府来的人把东西归置好,一个个都用忧虑的目光看着自家的主子,这一年没人贴身侍候,金尊玉贵的主子们可怎么过?
小主子们不会穿衣服,不会洗脸,不会漱口,夫人能把自己打理妥当就不错了,还要照顾贝勒爷的生活起……所有的人都对夫人不抱希望。
玉儿被看得没办法:“行了,行了,如果实在不行,我们自会求皇上的,毕竟,银子再多,也换不来身子骨的康健,宫里太医会定期来给我们诊脉,如有不妥,自会报与皇上知道的。你们都回去吧。记得把贝勒府守好,我回去了若发现什么地方不妥当了,就找你们各个负责的人算账。”
跟来的人这才一步三回头地上了马车回去了。
雅尔哈齐一家六口坐在厅里,大眼瞪小眼,一边的嬷嬷如家俱摆设一样站着。皇上说了,她只管看,别的,什么也不用管。
玉儿想了想,“弘普带着妹妹弟弟去房,一会儿额娘把茶水点心送过来,你要好好看管着他们,知道吧?”
弘普一张小脸十分严肃,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然这样无能。
龙凤胎一人牵一个弟弟去了房。玉儿看看雅尔哈齐:“爷,你做什么?”
雅尔哈齐一下笑了:“你说呢?”
“下地?”
雅尔哈齐无奈地看着媳妇儿:“这个时节,下地能做什么?”
“松松地什么的吧,为chūn耕做准备?”
“你不觉得这时节太早了?”外面的雪还没化尽呢。
“要不,你也去房?”
雅尔哈齐点头:“行,我去看看弘普他们,可别让他们把房弄得一团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