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千顷_作者:坐酌泠泠水(461)

  江凌皱了皱眉。大豆虽不错,生长期也是在三个多月,营养价值也很高,被称作是“田中之ròu”、“绿色的牛rǔ”但它的蛋氨酸含量低,能量不足,作菜可以,作粮食却不行。当然,朝庭可以把这些大豆与其他不遭灾地方的粮食互换,但人们的生活是一定会受影响的。

  而双季稻,在现代南方是普遍采取的粮食种植形式,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了的。在湖南这个地方,在现在的农历六月,再种一季稻谷是完全来得及的。她本想在自己田里种上一季稻谷,以证明这个地方是可以种双季稻的,再说服秦将军和赵刺史,明年慢慢地零陵这个地方推广双季稻。但一场大雨把她的计划全打乱了。大面积再种植一季稻谷,如果失败的话,给农民们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绝不能轻率行事。所以没有事实证明,是很难让大家相信她去种稻谷的。

  现在,她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而说服陆文远的工作,她准备上了路在马车里再说。

  当下告退一声,出去安排相当事宜。她先让张叔去请了吴管家,把自家田里再种稻谷的事跟他说了一遍,并把佟家夫妇这段时间做的味jīngjiāo给他;再叫钱老大和钱老2来,把田里、地里的各项事qíng都安排妥当。这才回家收拾东西,第二天一大早,便在陆夫人和李青荷千叮咛万嘱咐中,跟陆文远上了路。

  陆文远此去公gān,自不愿意惊动大家,所以特地起了个大早,避开了相送的人。江凌带着入画,单独乘在一辆马车里,一路看着风景,就像那刚出笼子的小鸟,极为欢愉。然而一个时辰之后,看着四处是伏地的稻谷,她

  脸上的笑容慢慢沉了下来,让车夫停下车,上了陆文远的马车。

  说服陆文远要远远比江凌所想的容易。其实双季稻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里就有提过,所以陆文远对于这个倒不陌生。只原以为就只有岭南那边才如此垦种,所以一直不曾往那个方面去想。此时江凌提出,他再结合自己这么些年收集起来的种植经验,眼睛亮了起来。

  江凌见陆文远眼睛一亮之后便陷入了沉思,知道他已接受了自己的提议,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提议和cao作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当下放下心来,悄悄退出了他的马车。

  为了赶时间,中午大家便停在路边随意吃了些所带的gān粮,接着继续赶路。江凌在车上被摇得晕晕yù睡,恍惚间,却感觉马车停了下来,外面的护卫正在讨论着什么。

  “出了什么事了?”江凌掀开车帘,伸头出去。

  “老爷,前面路上似有十几个骑马的人往这边奔来了。”打头的护卫下了马,往陆文远乘的马车旁跑。

  “哦?”陆文远下了车。江凌也赶紧下车,一齐向护卫手指的方向瞧。

  因这里是山路,他们这马车正好在山上,地势高,看得远。远处山下脚上的十几个骑马的人正沿山路盘旋而上,远远望去,只见这些人骑着的都是好马,服装统一,行止有度,极为整齐,不像一般的行人,这才引起来护卫的警惕。虽然大唐治安极好,响马匪徒基本上没有,但护卫们职责所在,警惕些并无大错。

  “像是军营的人。”陆文远看了一会儿,道。

  “军营?”江凌听得这两个字,眼睛一亮,倏然再向那队人马望去。她眼神要比一般人都qiáng,此时专注地凝神看去,果然看到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的身影,隐隐像是秦忆。

  “会不会是秦公子?”入画听得“军营”两个字,瞥了江凌一眼,悄声问道。

  入画这一声却被陆文远听到了,他微一点头:“没准真是秦忆那小子。”

  此时江凌已确定走在最前面的那一个正是秦忆了。惊喜之后,各种qíng绪一齐涌上了心头。她转头对大家道:“大家都上车,继续往前走。”又对陆文远和入画道:“一会儿他来,就告诉他我脸上起疹子,毁容了。”说完,率先上了车。

  陆文远抚了抚胡子,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将手一挥道:“照姑娘的吩咐做。”说着,也上了自己的车。

  随从们都上车上马,一齐往前驶去。

  没多久,“哒哒哒”,一阵整齐地马蹄声往这边奔来,很快到了车队前面。

  “王大哥,是你们?”一个熟悉的声音惊喜地从马上传来。

  “秦少将军,是你?”王越是陆文远的护卫长,也是一个极为机灵的人。刚刚听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