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千顷_作者:坐酌泠泠水(478)

  自进了城,秦忆肩上的担子便卸了下来。有吕大人骑马走在陆文远车旁,他便退了下来呆在江凌马车旁边。此时听见入画的问话,再透过帘fèng看到江凌脸色不好,暗叹一声回道:“受灾之时,朝庭放粮,是有一定规矩的。此时灾民刚刚逃离家园,多多少少会带有一些吃的,所以不必放粮;待过两日,估计灾民的粮食已吃完了,就得开始放粮。不过这时只能放稀粥,否则时日一长,岳阳城里的存粮也支持不了多久。百姓们有稀粥维持xing命,就会呆在城外,不会到别的地方去成为流民,甚至流寇,也不会因为赶路而死在路途中。”

  江凌看到秦忆投过来的忧虑的眼神,qiáng按下心里的烦闷,转头道:“可只吃稀粥,这样半饥不饿的,时间久了,那些人怕是支持不了。官府就不怕他们自杀或挺而走险抢劫城池吗?”

  秦忆赞许地看她一眼:“凌儿思虑得极对。所以,稀粥放了一段时间,便要放稠粥了。放稠粥标准是‘cha筷子不倒’,也就是说,粥煮好后,将筷子cha进去,这筷子不倒,粥的稠度就够了。有了这些稠粥,百姓们qíng绪就会安定下来。但如果这样的稠粥一直放下去,哪怕是洪水已消,各地灾qíng已过,百姓们也不愿离去。如是这样,耕种不及时,到了来年,他们还得以乞讨为生。所以为了不让他们耽误农活,到得这时又要放稀粥,百姓们见这里再没有饱饭吃,自然返回家乡耕种田地。”

  “想不到,便是施个粥,也有这么多讲究。”江凌听了,心qíng稍霁。古代jiāo通不便,别的地方就是有多余的粮食,要想运来支援灾区,也是远水救不了近渴。官府能总结出这样一套救灾办法,不让百姓饿死,也算是做得不错了。再说,这样做,也算是一种隔离,是防止疫病蔓延的最有效的办法。在医疗条件不好的古代,也只能这么做。她看着繁华的街道,来来去去的人们面色平静安详,小贩们吆喝声此起彼伏,与城外简直是两个世界,心qíng好了很多。

  马车走了一段时间,便停了下来。也不知是因为陆文远带了女眷还是别的,那十几个士兵吕大人安排到驿站住下,而陆文远、秦忆和江凌则被直接带到了他的府中。带着陆文远等人看了一通院子,吕大人道:“这是下官那宅子隔出来的一个小院,有单独出入的大门,大人下榻于此,议事十分便利。”

  陆文远见是一个两进小院,院子虽不大,但环境倒也清幽,布局还算jīng巧,自是十分满意。

  “正好,小女跟陆姑娘一般岁数,整日说闷的慌。陆姑娘如不嫌弃,住到后宅与小女同住可好?”吕大人笑眯眯地又对江凌道。

  江凌礼貌地一笑,却不说话,将目光投向了陆文远。作为孙辈女子,她不能事事自专。先问过陆文远,才符合这个时空的规则。

  陆文远点点头:“这城既进来了,如果外面的疫病不确定,怕是走不了。凌儿且安心在后宅住着吧。我跟秦忆住在这小院里,每日议事的人来来往往,你住在外面也甚是不便。”

  江凌心里实在不愿离开陆文远和秦忆,去吕家后宅跟那些妇人们整日堆着假笑虚与委蛇;再者她也是想看看能不能利用前世的知识,为陆文远他们的赈灾出谋划策。所以眨巴着眼睛看着陆文远,嘟了嘟嘴道:“可是,出门前祖母可是把您托附给我了的。您的衣食起居,身体状况,凌儿要是一无所知,回去祖母可不许我进门。”

  说着这话的她,明眸如墨,巧笑倩兮,清丽的脸上表qíng极为灵动,直把站在一旁的秦忆看得傻了,心痒痒地恨不得代陆文远答应她跟他们一起住在一个院子里。

  陆文远却未如他所愿,摆摆手道:“我身体好着呢,用不着你照顾。你别嫌住在这里烦闷就行。”他是人qíng通透之人,看得出这位吕大人想通过两家女儿的jiāoqíng,来加深陆吕两家的qíng谊。此趟岳阳之行,所办之事也得倚仗这位吕大人,所以对这份善意他自是不会拒绝。

  见江凌嘟着嘴不说话,吕大人忙解释:“陆大人住的小院,不过是另开了门户,利于各位大人前来议事。却离后宅并未多远。陆姑娘想要来照顾大人,来去也甚是方便的。”

  陆文远坚持,江凌自然不能忤逆他的意思。见吕大人如此说,只得顺坡下驴,跟着丫环往后院走去。

  第二百四十四章溢香阁里一男子

  大概有人通报,江凌一出小院门口,吕夫人和吕家的小姐吕玉珠就在那里迎着了。吕夫人虽然一脸jīng明,但对江凌极为热qíng;而吕玉珠十四、五岁年纪,圆脸大眼睛,虽长得不是很漂亮,但大眼睛一笑起来眼儿弯弯,两个酒涡甚是可爱,xing格也是极活泼,倒让江凌心下一松,跟着她们进了为她安排的一个小院。这小院果然离前院不远。穿过两道门,走过花园便到了。真如吕大人说的,甚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