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我是孝康章皇后_作者:云荒夕颜(160)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快到期末了,作业N多,而且有几门课也快要考试了。偶尽量按时更新,如果有不能及时更新的,以后找机会补上。亲们多留点评论,让偶又力量加油码字吧。亲们自己也要多努力喽~~~~

  平衡与博弈

  第八十一章

  琬潆提出来年加开恩科,满汉大臣争论不休。自己想要慢慢提拔一批汉臣来制约有些傲慢不停话,却偏偏有功绩和根底的大臣。而且还想试探一下众大臣如今对自己施政施政的态度。既然现在都知道了,而且并不想挑起更大程度的满汉纷争。满汉之争无论什么时候都存在,但是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于是开口道:“诸位臣工都是为了我大清着想,本宫岂能不知?只是车克你也太过心急,本宫的话并没有说完。”这就是委婉含蓄的暗示自己并没有像车克所说的那样,忘记自己出身满洲。也表现出对车克的不满。打断自己的话,你这是藐视皇权吗?我qiáng敌就弱,绝对不能让他们以为偶尔放肆一下,自己不会追究。

  虽然范文程出面解围,使自己不必直面车克提出的那个极尖锐的问题,但是自己却不能不对满洲大臣加以安抚,否则必然会留下一些心结,这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而对于汉臣来说,这样委婉就够给面子了,难道还能指望自己不顾家族出身,把汉人看的比满人还重。这事传说中的圣人说不定能做的,自己可做不到。

  琬潆虽然指责车克心急,目光却看着鳌拜。毕竟第一个出来说话反对的是鳌拜而不是车克。已经知道是你鳌拜打断我的话,和自己对着gān。看在你是辅政大臣的份上,给你一个面子,就看你要不要了。如果鳌拜接着不依不饶,即使他的能力比较qiáng,那也就不能再用了。就该着手安排人替代他的位子。虽然历史上鳌拜是成了一代权臣,但那是在最高领导康熙小皇帝没有执政能力的qíng况下。那种qíng况,你还能指望底下的人不起心思吗?现在当政的可是自己,自己并不相信比不过鳌拜,在处处占着有利条件的qíng况下,还能叫他夺权。要真是那样,自己也不用混了,直接可以去见顺治了。

  虽然之前,自己是让大臣们看看开恩科的事qíng如何。自己现在又指责车克心急,没有等待自己接着发言,但是谁能再把这点小事拿出来说呢?依着刚才“热烈友好”讨论的气氛,估计也没几个人逐字逐句记着自己的话。所以自己这样说了,车克就只能低头请罪。以势压人神马的,真是太让人解气了。

  稍微顿一顿,接着说:“谁说加开恩科就是忘记我满洲了。开恩科是先帝的推行的政策。若为人子,三年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本宫这个做妻子的,深沐先帝皇恩,怎么能现在就改变先帝的志向呢。若先帝九泉之下有知,他推行的政策都被废弃了,不说本宫,就是列为文武大臣,谁又有脸去面对先帝呢?”

  你鳌拜和有些人不是那顺治的罪己诏说事吗,那我也同样把顺治抬出来。当大臣的本来就没有当皇帝的随心,有些话皇帝可以说,大臣不可以说。皇帝可以红口白牙的说一句,我错了。但是大臣最多引用皇帝的话,某年某月某日,皇帝说过他在哪哪方面做错了,却很少敢在后面加一句,我也认为他错了。

  特别是皇帝还活着,虽然少但毕竟还有人,敢不怕死的指出他的错误,说不定能搏一个犯上直谏的名声。但是如果这个皇帝他死了。那么不好意思,恭喜了,这就算是踩到地雷了。当下的风俗是讲究死者为大、为尊者讳。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八成是跑不掉了。特别是风俗还将最讲究忠孝。做皇帝的,没人敢让他效忠,又要为天下表率,就更要重视孝道了。为了孝敬他爹或是他爷爷,怎么处罚你不行。

  何况顺治是下了个罪己诏,承认自己不尊祖制。但是他有说不尊祖制指的是开科举吗?没有吧。开科取士是为了收拢人才,谁敢说老祖宗都是反对任用人才的,所以开科举错了。都少拿顺治的罪己诏来压人。你敢这样做,自己就敢回敬一个更改先帝遗志,大不敬的帽子给你。别以为你头大,这帽子盖下去,能把你整个人都给罩进去。

  琬潆的话中可不乏威胁,就看听的人能领悟几分了。自己是深沐皇恩,你们大臣不也是深沐皇恩。不开科举=更改先帝遗志=自己没脸见顺治,那么你们谁觉得废除了科举,还有脸见顺治的,就去学殉葬的杜尔玛,直接亲自去给顺治道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