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仙府种田纪事_作者:一杯红酒到天明(1001)

  第二日一早,孩子们照旧跟着爹爹和几个叔伯聚在花园里练武,然后洗漱吃饭,换了衣衫,嬉笑着出门去了。

  木艾处理了一些杂事,又陪着栓栓母子在花园里小坐了一会儿,眼见天色不早,就拉着欧阳换了套普通的棉布衣衫,用帕子包了头发,一起去逛那东市。

  孔喜几个连同瘦猴、崔猛等人,如同平日一样,分成了两班,一班值守护卫,一班出去自由走动。所以,瘦猴憨牛也随两人一同出了门,走动巷子口,瘦猴极有眼色,笑嘻嘻扯了个借口,就带着憨牛拐去了另一条路,不肯打扰首领夫妻独处。

  木艾出门前撒娇哄得欧阳答应了她不带帏帽,所以,只觉这世界一下子就清明了,不必再隔着沙幔看街景,如同出笼的小鸟一般欢快,但凡街边有个小摊子都要上前看上两眼。

  欧阳在她身后亦步亦趋的跟着,眼见天色不早,就提醒道,“马上巳时中了,恐怕早市都要散了。”

  木艾俏皮的吐吐舌头,拉着欧阳就直奔东市而去。

  所谓东市,就是城东的一块大空地,多年前官府出资盖了四排长房,两两相对,形成两条商街,租给商户们,开了大大小小不下百家铺子。

  第一条街上,因为多是海货铺子,平日收购海货,例如鱼gān、虾gān、gān海带之类。

  最开始有渔民急用银钱,挑了鲜鱼来卖,店家不肯收,就摆在街旁叫卖,路人嫌走到码头还有六七里远,索xing就在他的担子了挑了合意的买了回家,倒也生意兴隆,渔民得了甜头,就日日来此,慢慢越聚人越多,买主卖主都习惯在此jiāo易了。

  那些店铺没有办法,就在城外买了晒场,把渔民们卖剩下的鱼虾贱价收了,雇人晒gān,也算小赚一笔。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大渔市,但凡城里各家想要买鲜海货都会来这里。

  第二条街上多是一些收购珍珠珊瑚等珍贵之物的铺子,虽然各家也不时有人出入,但是照第一条街却清静许多。

  木艾在鱼市上走出不到十几丈远,就就开始为今日穿了粗布衣裙出来庆幸,因为街道两旁的小商贩为了保持鱼虾的鲜活,就用大木盆连同海水一起装了来,偶尔不小心溅到街上就形成了水坑,行人走过沾得到处都是,很是肮脏。好再街面是用青石铺成,如果是土地,可就活了稀泥了。

  木艾一边躲避着水坑,一边兴致勃勃的挤到各个摊前去看热闹,不时指着盆里的水产,惊问那些鱼贩,这是什么鱼?这是什么东西?

  鱼贩们日日混迹在鱼市,一眼就猜出他们夫妻必是外地人,于是解释两句之后就卖力饿怂恿她买回去尝鲜。

  木艾本就好奇这世界的物种与前世多有不同,家里又不缺银子,于是就捡着自己没见过的,都买了一些回去。结果走了不到半条街,欧阳手里就拎了不下十几根糙绳,绳下栓的形形色色鱼虾,把他的衣衫下摆都沾湿了。

  木艾连忙扯了他找了个角落,避了人眼,挥手把鱼虾们都收进了空间,这才把夫君的双手解救出来。

  这样走走停停,到街尾时,已经午时中刻了,鱼市也到了收摊的时候,鱼贩们纷纷把没卖完的鱼虾转身低价卖给熟悉的商铺,就挑了担子,或者推了独轮车回家去了。

  木艾和欧阳坐在小茶馆里歇脚,看着十几个短工模样的人,不知在哪里担了水,认真冲洗街面,然后用了大扫帚把脏水扫进街边的小水沟里,最后不知淌到哪里去了。

  木艾笑道,“怪不得这里日日卖鱼,却没有多大腥臭味,原来是保洁做的好。”

  正上茶水点心的小二听了,笑道,“这位夫人不知,这些劳力都是我们商户们凑了银钱雇佣的,否则腥臭味重,哪还有人肯上门啊。”

  “自己凑钱?这市场是官家所修建,每月收了税金,难道不负责清扫?”木艾想起前世,早市夜市那些摊贩,每月什么占地费、卫生费,jiāo得总类极多,但是这些打扫却是由市场管理雇人,于是随口就问了一句。

  那小二撇撇嘴巴,抱怨道,“那些管带军卒们,不上门白吃白拿,我们就烧高香了,还指望他们往外掏银子?”

  木艾挑了挑眉,没有再问,欧阳拿了几十文钱赏了小伙计,就要打发他下去了。

  小伙计没想到这对儿衣着普通的夫妻还会给赏钱,乐得眉开眼笑,正要行礼道谢,就见木艾突然指了窗外惊问道,“那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