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仙府种田纪事_作者:一杯红酒到天明(810)

  当院子里的米袋又多了六十只的时候,辛巴才一脸疲惫的回来,但是眼睛里却满是兴奋,笑嘻嘻的冲到妈妈跟前,喊道,“妈妈,我把那些米店都搬空了,一万多斤米,才花了四千两银。”

  木艾笑着赞了他几句,就让他进屋去喝茶,然后唤过那随同保护的瘦猴细问,果然,那些米商惧怕与辛巴的身份,恭敬礼待,但是搬米粮的时候,还是没有卖出全部,倒是价格比平日里只高了一倍,还算有些良心。

  木艾也没有想过让这些jian商把所有米粮都让出,否则城中百姓就没米下锅了。所以,她也并不觉得失望,心里又惦记城外营地,就让木十七找车装上米粮,然后带了辛巴坐上马车,一路回了营地。

  尚离营地二里远,就开始陆续有灾民露宿在路边,显见比早晨离开时的人数又有增加,现在恐怕已经不止一万之众。这让本来因为运回米粮而欣喜的众人,心qíng有沉重起来。

  辛巴下了车,笑嘻嘻跑去找诚儿、幸儿chuī嘘,大禹和涛儿则上前给妈妈行了礼,然后就去指挥众人卸车。

  欧阳上前细细打量,见木艾脸色还好,眼里就见了柔和之意,说道,“一路辛苦。”

  木艾微微一笑,“我看我还是适合给孩子做做菜,读书画画,或者四处游玩,这等勾心斗角之事,当真是太过难为我。”

  “好,以后咱再不管这样的事了。”

  “傻话,这么多人命,怎么能不管。”

  木艾回到营地,见到自己所爱之人和几个孩子,心qíng愉悦许多,转身见那些灾民全都聚集在不远处,盯着那些被搬下车的粮袋,眼里的光芒太过狂热。

  她想了想,又把灵气罩撑了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带头进来抢米,引起骚乱,他们这些人是绝难拦住的。倒不是她心疼这些米,只是,各人抢走,多寡有分别,不如都放在一处,每日分食,还能多坚持些时日。

  两人进了别墅,几个孩子正聚在大厅里叽叽喳喳听辛巴和丰收雨顺讲起在米商家的事qíng,很是热闹。木艾就拿了两盒红玉给装的点心出来,又惹的孩子们欢呼出声…

  不提木艾这边赈济灾民,只说肖恒接到城外小庄送来的竹筒,验好上面的标记,就骑上马,奔到宫门外求见陛下,片刻后跟随小太监来到安和殿,上官御风刚刚下朝,正批改着奏折,见他跪地行大礼,就说道,“平身吧。”

  肖恒谢恩站起,就把竹筒举起,说道,“陛下,这是仙夫人派了金雕传来的消息。”

  “哦,快给朕送上来。”上官御风一听是小儿子那里的消息,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前几日有奏折上报,说凌江起了水患,祸及很广。他一边庆幸早早派人带了银两去监督修葺堤坝,一边又发了封谕旨要受患几城的官员视qíng况开仓赈济,修葺堤坝用银也可先用于赈灾。

  可是五日过去了,那几城的受灾折报还是没有送来,反倒是日日送到宫里的泉水断了供应,太后惦记小孙儿安危,招了那食为天的掌柜询问,才知,仙夫人一行正好被困在发了水灾之地。

  于是整个宫里都急了起来,他更是派了大内侍卫南下搜寻接应,没想到今日那里的消息却先到了。

  正文第四百一十六章花都朝议

  第四百一十六章花都朝议

  相比上官御风的担忧,肖恒这两日简直可以用度日如年来形容。凌江水患的消息一开始传到花都,谁都没有太过在意,毕竟那凌江年久失修,堤坝塌陷之处很多,年年只要雨水大了,就会波及两岸,今年朝廷拨下巨额银两修葺,虽然没能赶在雨季之前,有些失误,但是,等雨季过后好好修缮,以后再不会有水患发生,也是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可是,当前日从明月城回来的商队传言,蓉城以南的洪水极大,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割糙而食,很是凄惨,他再看了自己大儿刚刚捎回没几日的物品和家信,那心里就提到嗓子眼儿了,他的儿子,他的义妹一家都在蓉城

  卫广和木五找上门上,三人聚了几十个得力人手,拉了米粮、药材和无数用物,由木十九带队就向南一路赶去。

  这才出发没两日,就见小庄那边送了密信过来,他又不敢私拆,只得这般眼巴巴的看着陛下脸色,猜测着木艾一行如今的qíng形是好是坏。

  上官御风看完木艾的奏折,脸色已经彻底黑了,一巴掌狠狠拍在厚重的金丝楠木大书案上,震得一堆红皮奏折噼里啪啦掉在地上,“这些畜生,抄家下狱算是便宜他了,朕一定要把他千刀万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