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仙府种田纪事_作者:一杯红酒到天明(86)

  郭管家前几日按照吩咐,带着人把老太太南山下的那两亩地改成了水田规格,这几天又开始把自家那块山下的土地四周挖了隔离沟,把上面的枯糙烧了,开垦之时就混着温伯指导发酵好的肥料翻入地下,靠近山溪水源的那侧准备留四亩当做水田,六个壮劳力费了两天功夫,翻了两遍,又细细的把土块打碎平整好,挖了水沟,砌了田埂。剩下的四亩也打好了垄,又从山上剪回足量的榆树cha在地边的隔离沟里,等过了这一年,树枝长的枝繁叶茂,就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榆树墙。郭管家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处理起事qíng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只要夫人jiāo代的就都会安排的井井有条,阿大他们也都很能出力。

  木艾很放心,想着自己回去后,写好细节,小庄那边就可以jiāo给郭管家去cao持,于是也松了口气,补齐这残缺世界的活计,真的不是她这样的懒散xing子可以胜任的。

  剩下的事qíng,就是把自己那块小试验田细细打理好,等待天气再暖些,好培育水稻秧了,虽然,有戒指空间这个超级作弊器在,但是也不能偷懒,因为,以后全国推广开来之时,她不可能用灵泉水替全国的百姓育秧啊,所以,每一步细节她都要根据以前的零星记忆摸索着准备一套技术资料出来。

  三月初十,风清日暖,早晚时刻虽然还是很凉,可是白日里的温度已经可以换上单衣了,树枝上泛出了绿色,小糙也羞涩的舒展了身躯,近看大山还发现不了什么,远看才会被那一片朦胧的绿意提醒,早chūn已经悄悄来临了。晚饭时分,郭淮领着几个忙了一天的人坐着马车从小庄上回来,虽然他们只是指导那里的庄户挖水沟,整地,砌田埂儿,但是,田地实在很大,只来回走上一圈儿就能把腿累断,加上还要不停的解说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所以,一天下来,几个人都累得够呛,但是jīng神却很好,脸上甚至隐隐透着笑意。

  中午庄上招待他们吃了炖ròu和细面饼,原本这就是极好的伙食了,肖恒是个好东家,可他的这些庄户,一年也吃不上几次啊,他们吃得时候都能听见旁边有人咽口水的声音。几个人心里很是骄傲,如果让这些人知道,自家府上哪怕农闲的时候,也每日都有ròu吃,他们一定会惊得眼珠子都掉下来。可是自家府上的规矩他们心里都记得极熟,别说jīng明的木三木四几个,就是憨直的阿大阿二也只是昂着头傻笑,没有露出半句口风儿。

  正文第五十二章小康生活

  温伯坐在门口的木椅上,远远望见马车从夕阳的余光里嗒嗒走近,一张老脸上的褶子都笑得像朵盛开的jú花,连忙进门去了大厨房通知准备开饭。郭婶正领了三个小丫头忙得团团转,小青小苗合力把大锅上的馒头屉端了下来,白胖可爱的大馒头,密密实实的挤满了屉笼,只是看着就引得人流口水,小安早洗gān净了手,拿了个柳条筐子,麻利的把馒头捡了出来,时不时的摸摸耳垂,缓解一下烫疼的手指,呲牙裂嘴的样子,逗得又去洗菜的两个丫头咯咯笑了起来。郭婶正在翻炒着大锅里的豆芽,心里感叹着,夫人就是聪明,一盆大豆,泡上一宿,上磨磨碎了过滤一下烧开,撒上些石粉,就成了又滑又好吃的豆腐脑儿,上模具挤出水分就是豆腐就,再压实一些就是豆gān儿。而如果放在温暖之处,多浇几次水,就能长出白胖细长的豆芽来,切几片肥ròu炒炒,就是一道绝好的菜色,以后冬天再也不必为没有菜吃犯愁了。她心里这么想着,手下的动作却没有耽误分毫,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挥动铲子几下把菜盛到了大盆里。加上刚才就炖好的菘菜豆腐五花ròu,还有旁边大灶上正咕噜噜冒着泡的骨头汤,丰盛的晚饭就备好了。

  这样的饭菜,多少人家一年也不见得能吃上几次,自己却照着一日三餐做,她偶尔算算每月单只是吃食一项上的开销,就忍不住替夫人心疼银子,更别提每季采办的大批布料和各种日用…

  郭婶摇摇头,招呼着几个丫头麻利的开始摆碗筷了。心里琢磨着一会儿要告诉大伙儿多替夫人出些力,晚上习字时自己也要认真些,说不定以后还能帮夫人多分担些事qíng做呢。

  秋分也在小厨房里忙碌着,夏至一边帮她打着下手,嘴里一边念念有词的背着口诀。

  自从买了书本笔墨回来,木艾就召集了全府上下,宣布由郭管家担任先生,把东厢房作为学堂,每日晚饭后,半个时辰教习字,半个时辰教简单的算术。她原本也就是抱着想让大伙都能会写自己名字,需要经手银两时差不了太多就可以的想法。没想到,大伙儿的热qíng出奇的高涨,连发到手的文房四宝也舍不得用,折了树枝当笔,木盘盛了沙土做纸,时刻放在手边儿,只要有空就练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