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人家_作者:绯桃(107)

  那吴二老爷自打娶了大江氏,于仕途上便再无进展,考了多年也不过中了个举人,江老太爷也曾想过提拔女婿一番,可最后总是因为种种缘故不了了之,后来吴二老爷虽然花钱在当地买了个小官儿做了起来,可到底不如意。如今吴老夫人肩上少了江家的压力,再不遮掩对大江氏的厌恶,将自己丈夫的去世和儿子的不顺通通算到了儿媳的头上。每当大江氏不顺她意,便以无子休弃相威胁。大江氏虽没亲子,可丈夫却有庶子认在她名下的,这无子的名头其实并不能成立。她心知婆婆不过就是用此来打击她,可偏偏名分尊卑摆在那里,她也只能忍气吞声。

  而吴二老爷虽然疼惜妻子,可也架不住母亲三番五次的吵闹和折腾,最后也只能渐渐的疏远大江氏。大江氏心中悲苦无人诉说,这能偷偷写信给身在峦城的母亲。可又怕娘亲为自己伤神,每次也只敢说上那么一两分,可即便如此,也让江老太太气愤异常,只是一直在丈夫和儿子的劝说下忍耐罢了。

  几年前吴二老爷病逝,江老太太更加担心女儿在婆家受气,几次打发家人去询问,可偏偏每次见面吴老夫人都要守在一旁,江老太太派去的管事婆子愣是没找到机会单独和大江氏说上话。

  季贞儿嫁到江家时大江氏已经守寡,当时便隐隐听说她受到婆母苛待,老太太几次三番想将女儿和外孙女接回娘家皆被吴老夫人拒绝,有一次更是让老太太派去的婆子没脸,当着众人的面便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既入了吴家的门,那便是吴家的媳妇。你们江家想把闺女接走,那便等着接我吴家的休书!”

  虽然当时吴家二老爷早已过世,吴老夫人所谓的休书也不过就是无言乱语,可毕竟她是大江氏的正经婆母,吴家的一家之主,她不肯放人,江老太太便是心里气愤也无可奈何。那吴老夫人对大江氏可谓是恨之入骨,四年前重病之时还给身为吴氏族长的大儿子留下遗命,让大江氏留守吴家替她守孝,当时气得江老太太将上房内的摆设摔坏了大半儿。

  吴老夫人过世后,大江氏的处境虽然好上一些。可分家时却是吃了大亏的,偌大的家产,大江氏一房只分到五千两银子和三间铺面。因儿女年幼,只能带着孩子仍旧住在老宅依附大房生活。大江氏不懂经营,可又不放心将铺子jiāo给大伯一家代管,因此多年下来也只是为此生存而已。

  去年吴老夫人的孝期过后,吴家大房的独子要进京赶考,全家为了儿子搬到了京都,大江氏这才松了一口气。老太太急匆匆的去信想将女儿接来,不想却被婉拒,说是庶子生病,家中还有一些琐事未曾处理。老太太本是不开心的,可后来看了大姑太太托人写给她的信,不过两日便又眉开眼笑了。

  “什么庶子生病,那不过就是个糊弄人的托词。”江寒之坐到榻上,喝了一口茶后将茶碗递给妻子,“据说大姑母本是要来的,可吴家大表妹却不同意,说她们吴家二房已经落魄,若是此时来到江府,难免被人说成是投奔,因此说服了大姑母,说要将家里的铺子先支撑起来,待家境好转再来探望老太太。”

  “吴家大表妹倒是个有主意的姑娘。”季贞儿赞道。

  江寒之扯扯嘴角,“当年吴家分家之后,大姑母分得的财产有限,虽然仍旧住在祖宅,可却早就分火另过,她们母女几人生活的极为艰难,后来还是父亲资助他们开了这间容锦布庄,将咱们自家作坊产的料子以成本价钱售给他们,这才勉qiáng维持生计。去年吴家大老爷举家搬走,许是没有了掣肘,大表妹也敢放开手脚了,虽然想法有时不够周全,可比起大姑母来到底要qiáng上一些。”

  “这个我倒是听老太太提过的。她老人家常说表姑娘是个有本事的,自己画了许多新鲜样子jiāo给大姑太太制成衣裳出售,如今那铺子虽然名义上是布庄,可实际上一些富贵人家都是特意来订做四季衣裳的,生意这样兴隆,表姑娘功不可没。”季贞儿叹道,“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能有这番成绩真是了不起。相比起大表妹一介女子却替母亲支撑起一个家,我们这些每日只知弹琴绣花的女人倒是显得庸俗了。”

  “每个人都有长处短处,你和大表妹是不同的女人,何必放到一块儿比较。”江寒之不认同的看了妻子一眼,“你只需做你自己便可,不必羡慕她人……更何况,她也没你想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