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大姑看了看张家小姐,才道:“姑娘安排的很周全。”姚氏听了笑着点了点头,又道:“有什么她一时想不到的,不齐全的,大姑只管提点她两句。”
崔大姑听了也是一笑,道:“太太身上有什么不好了?倒没听姑娘提起。”
姚氏笑道:“哪有什么要紧,不过是染了时气,如今已经见好了,只是这些日子一直拘了龙儿在跟前服侍,倒耽误了你授课。”
这些日子崔大姑见张家太太从不请她到前边来谈谈说说,连张家姑娘也无事不靠前,心里着实有些不痛快,以为是有意怠慢,此时听了姚氏的话,知她这段日子病着才舒服些,道:“侍奉汤药正是为人儿女的本分,课业耽误了再补就是了。”说完还对廷珑笑了笑。
廷珑正木头桩子般戳在母亲身后,老老实实做大家闺秀状,此时蒙崔大姑青眼赏识,忙用力再往后缩了缩,幸好她那目光并不曾长久停留,很快就转移到了廷玉身上,开始上一眼下一眼的打量。
姚氏见了,笑微微的转向卢嫂子道:“卢嫂子也不知认不认得,这位是圆山崔大姑,正在我们家教姑娘的规矩,还请先给崔大姑量吧。”
卢嫂子就拿了尺子站了起来,道:“怎么不认得。”又转头向崔大姑笑道:“小半年没见着了,原来崔大姑在这发财。”
崔大姑最见不得人家将她那神圣的事业跟银钱联系到一块儿,顿时脸拉的老长,端坐着生闷气,卢嫂子见气着她了,心里倒有两分快意,很巴不得她就此不用自个儿伺候了——这两人都常在富贵人家走动,也不少打jiāo道,偏一个鄙薄对方是走家串户兜揽生意的,身份低微,并不肯屈尊俯就;一个厌恶对方拿大、势力又刁钻,衣裳裁剪的再合身也非改个三两回才算完,又惯爱拿旧衣叫人改新衣,揽她的生意还不够工钱的。
崔大姑别扭了一会儿,见卢嫂子只笑呵呵的站着,并不上前来请她,末了只得自己站了起来,伸手过去给她量,卢嫂子捏着鼻子量了一遍,也不记尺寸,就转去张家少爷那边,一边量一边商量姚氏:“府上少爷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边角我都留出两寸富余来,若是短了,叫府上针线放出来,过年还能接着穿。”
姚氏含笑谢道:“亏卢嫂子心细。”
一时量完了,廷玉自去,卢嫂子取出册子来给崔大姑选样子,崔大姑听说张家太太只做了两身衣裳,就不好意思多选,也只挑了两身,又悄声道:“我还有两身上年才做的衣裳,一直没大狠穿,只样子旧了,等下拿来你瞧着怎么改好。”
卢嫂子见她又来了,有心不理,可到底也是主顾,便学她的样子悄声道:“你也忒仔细了,张府待下人也极仁义的,管事都是一季三身新衣裳,chūn夏加一块六身衣裳还外加两匹尺头,你崔大姑跟平常下人还不一样,就是再多做两身我看也使得。”
崔大姑听她一口一个下人叫着,心里极不受用,更添了两分气,却肯从谏如流的照她说的办,又jīng挑细选了几身见客衣裳才作罢。
姚氏等她们两个商量完了,才同卢嫂子拟定下工期、工价,及至外院的也都量过了,卢嫂子便不肯再坐,姚氏因有客在,就叫廷珑代她送送。
廷珑答应一声,带了卢嫂子出来,先将她一行安置到抱厦稍坐,就带着芍药先去库里择合用的衣料给卢嫂子验看,不够的开出单子来jiāo采买上人去办,又将一半的工价银子当面称给她,才叫成贵家的送了她们下山。
打点完卢嫂子一行,廷珑想了想,不肯回正房跟崔大姑照面,只叫芍药自去jiāo差,自己扭身躲回房去了。
其实,这倒正中崔大姑的下怀,她正有件大事要探张家太太的口风,因看出张家太太不是爱叫人在身边凑趣的,便不肯放过这个机会,此时见人都出去了,正是个话fèng,便开言道:“才刚是府上二少爷吧,真真是一表人才,不知举业了没有?”
姚氏道:“还不曾,他老爷恐他年纪小,根基不扎实,不许他下场呢。”
崔大姑就点了点头,道:“要说也不小了,这个年纪有家有室也属平常,府上少爷还没定过亲事吧?”
姚氏听她这话头似乎有提亲的意思,略一思量,也不点头也不摇头,只含笑等她往下说。
廷玉的亲事说来也算波折,早在京里时,姚氏心里便有了打算,因两边孩子年纪都还小,xingqíng未定,二嫂又直言不愿叫孩子离开身边太远,眼看着离京在即也就没提起。等回了原籍,张英对外只说孩子已经定下了,一则是为避吴知府提亲,怕不好回绝;二则也是不肯叫廷玉早早成亲,怕耽误他用功上进,这在张家也是由来已久的,除却二房,各房子侄结亲都晚,张家长子廷瓒十八岁成的亲,还是因为岳家要放到外任才赶着办的。不过,现如今廷玉年纪也不算小了,吴知府又升迁去了别处,倒不必再有顾虑,若是有好的,先定下来也未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