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从四德_作者:朱绯(5)

  张涤清打到了这个地方就一直疑惑这是什么时代,见那历书看完后叫老太君随手搁在了一边,十分心动,挨蹭着过去,装作玩耍自顾自的翻了起来,只见那历数封面上写着大夏大统宪历,翻开以后里面是朱墨二色套印本,日期为墨色,注释为红色,所有日期都是以大夏昌平二十三年开头,之后是几月初几。

  “大夏”?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廷珑看看屋子,断定绝不可能。凭这这间屋里的摆设,可知她身处的这个时代物质财富积累是很丰厚的,在那个夏朝就是大禹他老人家也用不上。

  想到这不由疑惑起来,她是考古出身的,立时就能把中国古代历史年表背出来,跟夏沾边的还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西夏,她细看一屋子女眷的穿戴,除了女子都不缠足,汉族特点十分明显。

  那么这个大夏究竟是个什么奇怪的地方呢?她推测无能了。

  吃过午饭,姚家二奶奶方氏就陪着姚氏去各房走动,转了一圈,又请姚氏到她房里坐坐,再喝一杯茶。姚氏看天色不早就说:“不喝茶了,再来的吧。”要回去辞老太君。

  方氏便道:“我听说何家阖府要到南京任上去,瓒哥的婚事定了日子没有?只怕现在不定,就要耽搁三四年了。”

  原来,张家长子,张廷瓒,早定了雄县令何如谦府上的小姐。何如谦在任上得了绩优的考语,已谋了升迁,过了年一开chūn便要去南京赴任。何府三姑娘何婉今年15岁,要是跟了父亲去任上,将来送亲多有不便,等任满回来年纪又耽搁了,就想探探张家的口风。

  姚氏知道二嫂的娘家跟何如谦家是堂表亲,嫂子既然这样问,必是何家递了话。因这事还要回去跟张英商量,就说:“既如此,倒要遣人去问问,我回去商量我们老爷,若是何家愿意,便赶在他们赴任之前办了。”

  方氏听了点点头,叫了丫头回房去取给瓒哥、玉哥两个做的大毛衣裳,说道:“今年铺子里收的几张好皮子,你哥哥特叫留下来做两套衣裳穿。”又说:“给小囡囡的那件风毛出的不好,你们家闺女娇贵,怕扎了脸,我叫拿回去改了,等做好再差人送过去。”姚氏谢了嫂子,一同去见老太君。

  姚太君正歪靠在炕上,逗着小囡说话,见姚氏要回去,问道:“什么时候再来?”姚氏含笑答道:“等过了年,初三日就回来看望祖母。”一打眼看见囡囡水红小袄外面挂着个翠玉的蟠龙挂件,知道是祖母所赐,忙谢了赏。

  姚太君道:“这挂件原是一对,方家的然哥儿属大龙,给了他一个做百日,那时你祖父还在,这一晃也七、八年的事了。他们方家不出仕,如今都回了原籍,也不知道见得着见不着了。”说着就要落泪,方氏在一旁听着提起娘家来更是伤感。

  姚氏看一个挂件惹得两人伤心,忙笑着打岔道:“这么通透的翡翠如今到哪里找去,老太君也太会藏了,我竟都不知道咱们家有这样的好东西,还有多少不如全给了我吧,孙女替您收着,也省的霉坏了。”

  姚老太君就啐了一口道:“你这猴儿,没个餍足的,等你老子娘回来,找他们要去吧。”又道:“天色不早,怕你家老爷要下了值家去了,这就回去吧。”姚氏笑吟吟答应着,看奶娘给囡囡穿戴好才给老太君行了礼出去。

  老太君屋里的如意送出来,说是老太君一时想起来库里还有几匹羽纱羽缎,叫给姑奶奶带回去过年做衣裳穿。姚氏就差婆子跟着去取,一行人走到二门,上了轿,径直回家去了。

  晚上跟张英说了老太君给囡囡起了名字叫龙哥儿,张英想了半晌,提笔写下廷珑两个字,道:“小名就叫龙哥儿,大名随她兄长排行叫廷珑吧。”

  姚氏看了,觉得好,也没辜负老太君的心意,又跟张英商量瓒哥的婚事……

  张涤清听着张英夫妇郑重的给自己取了名字,心里却十分烦躁,从来到这她心里就一直惶惑不安,没什么归属感,她不知为何而来,总觉得或许跟她来的时候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一觉睡醒又回去了,所以,除了费心做些避免自己露馅的事以外,一直持消极抵抗政策。给她吃什么她就吃什么,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对什么也不关心,也不想改变什么。

  看到姚氏费心照顾她,也不是不感动,只是仍旧无法和她想要回去的愿望抗衡,且不说那边还有生养自己的爹娘,单说她来的这个地方也够让人头疼的了,此地风俗类似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规矩束缚多的让人寸步难行。社会的标准是以男权为中心制定的,女子附属于男人,出嫁前是某个人的女儿,嫁人后是某个人的妻子和某个人的母亲,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经济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