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秋娥如今有了个五岁的女儿,去年又刚生了个儿子,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只是她自己眼睛有点不大好,夜里不太看得清东西。说是生蔷薇时候做针线落下的眼病,李氏却说荆秋娥应该是在娘家得的这个毛病,只不过以前不怎么厉害,大家不知道罢了,后来嫁过来,这么多年了自然就厉害起来。
为这事李氏还跟高氏抱怨过,高氏说其实也没什么,不算大病,看不清就点灯好了。再说老四不介意,也有了孩子这么些年,李氏也就是发发牢骚罢了。因为这个李氏还跟高氏私下里说当时王媒婆还说跟荆家帮忙找出给文沁戳媒的人呢,结果后来却没了消息。她话里话外也问过几次,他们遮掩得倒是也好,不曾露一点口风,李氏便断定荆家知道,却因为自己女儿有点不好,所以装作不知,怕人家出来说。又觉得那戳媒的真实坏,自己家女儿要嫁好人家他们就给戳,娶个有毛病的媳妇,便住了口。想来是想看他们唐家笑话。
高氏劝李氏,让她别声张,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看荆秋娥这些年该怎么gān活就怎么gān,也没耽误过,就是夜里稍微多费点油了。李氏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也知道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实际也不会对媳妇怎么样,甚至让高氏帮她瞒着,别让人知道。免得让外面的人嚼什么舌头,看热闹。高氏自然懂。
荆秋娥自己去饭橱那里拿了小盆倒下,笑着说家里还有,进去跟萧朗和唐妙打招呼,见萧朗正手里拿着书抿着唇,瞪了一双水色的大眼出神一样看着唐妙,不知道在想什么。她笑了笑,跟他们说了两句,问了萧家老太太等人好,便回家准备饭去。
杏儿把饭用小炕桌端了放在炕上,让唐妙和萧朗吃,自己则收拾去地里给爹娘和二哥送。唐妙看自己这里菜不少,忙道:“二姐,我们吃不了这么多,你要是不在家里吃多倒一点去。jī汤用瓦罐装着,拿去给爹娘喝吧!”
杏儿利索地装了饭菜,又倒了一罐子水,用绳子系住放在篮子里,走得时候用扁担挑着。除了开始说了句话,她没搭理过萧朗。
萧朗追出去,拽着杏儿的扁担道:“我帮你送,你在家里吃吧。”
杏儿沉着脸,“不用,你去吃饭吧,凉了不好吃。”
萧朗看着她,直截了当地问道:“杏儿,你要是对我有意见,便直接说了。我不是听不得批评的人。你别当着唐妙那样,她很难办。”
杏儿冷笑着看他,“好,你想让我妹妹好办,你以后就别这么勤快往我家跑。让人家看是怎么回事?知道不知道的还都以为我妹妹许给你们家了。你都十五了,是个大男人。我妹妹也十三岁的人,过两年就该有人上门提亲准备出嫁的,你三天两头往这里跑,人家知道了,谁还敢要她?”
萧朗怔住,半晌说不出话来,眼神有些发空,良久听杏儿冷哼,他才缓缓道:“要是我来就让人不敢来提亲,那我应该见天儿来!”
杏儿气结,不再理睬他,挑着担子就走了。
萧朗站在那里发怔,半晌听到身后有人走近才回过神来,见是景森便打了个招呼往家走。景森道:“萧朗,骑马来的呀!”
萧朗应了一声,从小对景森没好感,连敷衍也不想,举步就走。
景森又叫他,“教教我呗?到时候我也买一匹!”
萧朗淡淡道:“这马xing子烈得很,你别碰它。想学的话改天吧,我换马来!”
景森嘟囔了两句,跟着他往唐妙家去,萧朗皱了皱眉,“你不要忙吗?唐妙有些不舒服睡觉呢。”
景森笑了笑,顿住脚步,回头撇着嘴,哼了一声回家了。
自从分了家,老三家也攒了些钱,日子过得舒坦。只是觉得孩子太少,王氏四年前生过一个女儿,结果没出满月咳得厉害夭折了。后来一直没再怀上,她越发觉得住在这里不舒服,是风水的问题,好处都被老大家的占了去压着自己家,所以才这么背的。
她便去买了巷子东头唐文东家靠大街的一座小院,没有东西厢和南屋,但是正房有四间,家里有一口井,很旺,极是便宜。
前几年雨多,只是这两年唐家堡gān起来,村里很多水井都泉不出水来。唐文清家打了两口井,一口gān了填上,另一口也没什么水,只用来掉放点果、ròu、鱼的东西。老唐头家的井也gān了,这两年两家都从老三家挑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