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景枫如今官小,也没有带着家眷上任的道理。他乐不乐意管什么用,不管乐不乐意,都得给她乐意!毕竟这媳妇娶了是要留在家里跟她相处的。自古以来婚姻大事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刘家姑娘不错。况且儿子素来听话,懂事,只要自己求求他,没有不成的事。她打定了主意,便开始盘算着早点卖粮食,筹了钱准备老大的婚事。
高氏甚至让景椿送她去刘家串了个门,唐妙怕母亲背着大家商量什么事qíng便让二哥留心,加上回头旁敲侧击地问,终于理了个大概,母亲竟然想趁着在大哥回来那天让刘巧巧过来,众目睽睽之下bī着大哥把事qíng办了!
唐妙被震惊了,觉得母亲越来越厉害,到时候这样一弄大哥肯定没法拒绝,想一想,一屋子人,邻亲百家的众目睽睽之下,大哥要是拒绝就是忤逆不孝,要是不拒绝,就要顺从这个安排。
唐妙盘算了一下日子,然后很谄媚地对母亲道:“娘,要不要给大哥写信?我准备好了!”
高氏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不用,等你大哥的信,看他哪日到家!”
唐妙应了却还是偷偷地写了信,自己一直没攒钱,便哄着父亲从他那里抠了几个,凑了邮资给大哥送了一封信,告诉他母亲打算bī婚!
今年秋天有些gān燥,雨水少,眼瞅着要种不上麦子,好不容易八月底下了场秋雨。大家忙忙活活地开始播种麦子。
唐妙家的麦种是她试验田里产出来留作种子的,因为数量尚够,除了自己家她还让四叔也换一点种,四叔跟媳妇商量了一下,换了不到一石,种两三亩地试试看。唐妙让三叔也换了种种看,王氏说自己刚去娘家换的种子不用,唐妙就算了。自己问过,也就不怕她事后说什么了。
种了两天,要轮到北沟崖的时候,王氏跟老唐头提意见,说当初分家的时候觉得大哥家孩子多,地少,所以才把北沟崖那十亩多地给他们种了,如今这些年过去,大哥家孩子也长大成人,日子也过得好,是不是应该重新分配一下。
老唐头听了找儿子们商量。
老四道:“这地大家也知道,收不到什么,是大哥给侍弄好了的,如今要种麦子了,再说分不厚道!”
荆秋娥看了他一眼,“你最小呢,听爹和大哥他们的吧!”
唐文清本来就觉得占了便宜,如今活是分开gān,地自己也不能再占便宜,荒地侍弄得肥沃了,也算是为大家做一点事。况且这些年他自己在别处也侍弄出三亩荒地,按照小女儿的法子土质也肥沃起来。北沟崖西面还有一片荒地,因为都是石头huáng土的,大家没人去试,他想唐妙这事上聪明,说不得哪天就找到了法子,他们还有荒地可拾掇。
王氏便道:“那就一分两份,我们和老四家一人五亩好了!”
李氏正在洗抹布,哼了一声,“哪有这么分的?现在你二哥不在,可以不分他的。我们四家在着,就分成四份,到时候你二哥回来,我们这份刚好给他,以后就吃你们的养老粮。”
十亩地分成四份,也没多少,不过也合理。
老唐头让唐文清不要拒绝,唐文清想了想,那二亩多地儿就种点零碎的东西也成,便这样分了。
别人家若是出了个秀才,胸脯都能挺起来,那头仰得必然要用鼻孔看人说话的,就算自己有三两,也一定装着有三斤重。而且也必然要别人来巴结,巴结的时候自己还要抻着拿梗,并不痛快。
唐文清家没这样的意识,景枫中了举人,乡绅们见了客气有礼地招呼就好,有人称呼他大老爷之类的他都不自在,摆着手让人别来这一套,照旧就好。在家里村里,他还是唐家老大,别人该叫大叔大哥的还是那么称呼,他也没觉得自己高了一头。庄稼也还是那么个种法,只不过想起来儿子有了出息,浑身都有劲儿,心里像是三伏天吃冰那么舒坦。
因为这些对王氏有些小动作,他反而更加包容,觉得自己家好起来,也是兄弟们的功劳,他经常跟高氏商量,不管家里有钱没钱,景枫已经做了官,平日里该请亲戚邻居们吃吃饭喝喝的,也别吝啬。高氏说也是。
虽然他们心理上没什么特别的优越感,可村里人有意无意地开始跟他们攀比,他家的几个儿女都算出息,如今虽然不是什么地主富户,家里吃穿不愁了,儿子又做了官,女儿还嫁去薛家,跟薛知府也攀上亲戚,小女儿看样子也要嫁给萧家的,到时候估计就能一家子跟着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