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接到景枫从水城县送回来的信,大嫂生了个大胖小子,有七斤八两重,请父母赐rǔ名。另外将调任做知县的消息告诉父母。如今大嫂张嬷嬷几个都跟着他在县衙住。水城县内因为有河入海,一小半县民以水为生,他买了一批水产gān货送给家里让他们分给亲戚们,另外送了四十两银子回来,是朝廷给的安家费用。双喜临门,皆大欢喜,把老唐头几个激动得一夜没睡着,给孙子想名字。第二日他们就让唐妙给大哥回信,奶奶帮孩子想了rǔ名叫念恩,让一家人时刻记着上天和朝廷的恩德,嘱咐景枫清廉为官,报效朝廷。
唐文清和高氏商量又添了十两把那四十两银子给他捎回去,他们在外面不比家里,处处都要钱,虽然朝廷管着衣食住行,可为官不比种地,人qíng四事都要打点,再说刚添了孩子,总不能让媳妇和孩子跟着受苦。
唐妙写好了信给大家念了,便又问母亲:“娘,二姐的亲事就这两年了,是不是该订嫁妆?我看还从县里那家铺子买就好。”
高氏寻思也是,又商量买什么,这些年大家都兴做炕柜炕橱、联三橱、椅子、手箱、妆奁匣子等,这样一套做下来很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不过如今家里条件好,高氏也不想亏了女儿,当初大梅出嫁跟她一样不过是柜子、大木箱、手箱等实用没看头的东西,她总觉得委屈了大梅,所以现在家里条件好了,大梅再给钱她都不要,让女儿自己攒着。如今给宝儿和小暑礼物她也舍得花钱,这样也让那边婆婆舒坦,自然待大梅更好。
唐妙早就给周诺的铺子写了信,但是他们竟然没信,既不给回信也不给送家什儿,她就知道肯定是周诺在搞什么。所以她想经过母亲的同意再写信催催,刺激刺激那厮。
杏儿一直没什么表示,好像在说别人与她无关一样。听大家讨论她的亲事,她便下炕去做别的。结果过了两天就收到县里铺子的信,邮差一般每日都会跑一趟村子,来了就在村头甩鞭子,有要捎信的就赶紧去,有信来一般是里正给转jiāo。信是周掌柜来的,说家具都在准备中,等二小姐出嫁前的一个月去个信儿,他一定给送过来,请他们不必着急。
这么不紧不慢的几句话唐妙倒是急了,恨不得跑去县里揪着周诺问问他到底什么意思。想了想她决定改变策略,不再qiáng调姐姐嫁过去会多么好,反而说陈家的诸多坏处,听说大儿媳妇很凶,跟妯娌处不好,姐姐嫁过去不知道会不会吃亏之类的担心,然后又将信送去。
家里chūn种忙帮工们都要住下来。唐妙去自己蘑菇大棚附近考察了一下,跟父母商量在那里盖一座小四合院,专门给长工们住,以后家里肯定还需要更多的帮工,不可能都让他们跟着住在村子里。
高氏有点担心,笑道:“这不跟地主似的了?”
唐妙无所谓道:“地主怎么啦,地主又不丢人,咱请他们帮工,可是花钱的,又不是bī着他们来。”
高氏点了点头,原本只是觉得邻居亲戚的都是普通人,自己家突然跟地主一样,生怕会脱离疏远了大家。
唐妙也知道母亲的担心,她毕竟是个劳动妇女,这般让她闲着只管着四处看看,数数钱,她不踏实。唐妙将柳枝笔扔下,笑着对母亲道:“娘,到时候咱家也给你做顶轿子,雇两个人天天抬着你四处逛逛。到时候说不得这个夫人那个夫人的巴结你还来不及呢,看她们还敢给你使脸色。”
高氏想起唐妙小时候去萧家的样子,那时候老太太让唐妙给小山做丫头,幸亏自己舍不得女儿没答应,否则如今哪能这样?
********************
他们雇的帮工里胡大就是泥瓦匠好手,农忙的空余他带着大家一边盖房子,只需要一部分青砖,其余的便都是掺麦糠麦糙的泥土等,估计着能在麦收之前盖起来。
这日唐妙正在蘑菇大棚里忙活,把货都发完她又想那个生物链的故事,应该可以建造一座巨大的农庄,从绿色植物到凶猛ròu食动物结束。想着想着她便想到了萧朗和他奶奶,老太太自然不是最厉害的那个,那么谁才能降她呢?想着她笑了笑蓦地眼前一亮,有人掀大棚的糙帘子进来,明与暗的jiāo错中,少年英俊的脸明丽耀眼。她看着他靠近,问道:“你奶奶让你出来了?”
十七岁的少年气度沉稳内敛,可眉宇间却飞扬着独有的神采,一双黑亮的眸子在暗处更见光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