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的东西断然不能赖的,又不是萧朗那厮,她嘿嘿地笑了笑,趴在庄嬷嬷的胳膊上踢腿玩。
庄嬷嬷对端茶过来的李氏道,“要不要给桃花拜个gān娘啊!”
李氏笑道,“我们家一直也没这个习惯,有什么讲究吗?”
庄嬷嬷摸了摸唐妙的小背,瘦瘦的,脊梁骨凸凸的一根,“你看孩子瘦的,怕不是来了我们家水土不服?”
惊得唐妙一个激灵,她咋就知道自己水土不服?老唐家的饭菜太一般,她除了喝糊糊就是糊糊,不瘦才怪呢!
李氏摸了摸唐妙,心疼道,“这孩子吃得少,她娘给她吃奶那阵还行,一断奶就瘦。”
庄嬷嬷道:“原来大家都去庙里拜个师傅,求个寄名锁的,但是那好一点都在县城呢,我们这边去着实不方便,大家都拜个gān爹gān娘,也方便。”
李氏便寻思能拜谁,庄嬷嬷又道,“其实不拜gān娘也行,萧家小少爷不就是借了金宝山的名吗?我看桃花也去借个名,山山水水的好养活,金宝山下头那条南龙湾老一辈的人就说没gān过,不如就给桃花借个名好了。”
唐妙悲催地眨巴着黑眼珠子,萧朗借名叫小山,她是不是要叫小水小河?
李氏倒觉得好,这时候庄嬷嬷又道,“她大名叫唐妙,是个小妙人儿,小少爷给起了个花花桃桃,不如再借个名就叫小淼吧!”
说完给李氏讲了讲那个淼的模样来历。
唐妙愣住了,绕来绕去,又给她绕回来了,她还是汪洋大水的命儿啊?只一样可别再给淹死就好!
她吸了吸鼻子,低头抹了抹眼里的小泪花。
作者有话要说:可能太闷了,喜欢看的亲少。
所以留言也是极少的。
我还是习惯吧。当初兴冲冲地试试,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哎。
桃花威武
金宝山和南龙湾离唐家堡三十里地,也不算太远,种完chūn地等待割麦子之前有一段空闲时间,李氏让唐文清夫妻抱着孩子坐了马车,带上纸钱香烛、红布、酒ròu去南龙湾拜了gān爹,给唐妙借名淼淼。
拜gān亲借名之后,唐妙努力吃得多起来,喜得李氏又拿了jī蛋去酬谢庄嬷嬷家,人家回了块小花布给孩子做小花裙。
女人们在家里日日夜夜地编蒲扇、掐辫子,老唐头领着儿子们去庄嬷嬷大儿子家那片空地上翻地平整泼水压场。
场压好之后,湿润的,平整凉慡,密密实实。只一样这场又挨着大池塘,且一片都是水,场地还有往下倾斜的角度。老唐头不放心,让几个儿子从家里找了木头,在场边上密密地夹了一片篱笆,将池塘挡住。
唐妙如今走得稳稳当当,倒是主动离水边远远地就算王氏逗她说里面浮着金子她也不屑一顾。
转眼到了麦收时节,大人孩子忙得热火朝天,因为景枫是第一年去柳家,李氏特意让人捎话过去说不用景枫回家夏忙,让他安心读书。
李氏和文沁管着在家里洗洗涮涮,烧水做饭。景椿负责给地里割麦子的人送饭,饽饽用小包袱包着挂在肩膀上,一手提水一手提着盛菜的食盒,路上歇几气就能到地里。本来文沁送饭,但是过了麦收李氏想让媒婆给物色好一点的人家给文沁说亲。虽然提亲是男方提,但是他们也要问媒婆哪家有好姑娘。之前李氏送了媒婆不少礼物,想必她能帮文沁说说好话。
李氏看上的是凤凰屯老杨家,条件跟唐家差不多,但是他家是独生子,以后不必分家,且家境殷实,比起唐家自然好不少。家里雇佣长工和短工,还有地租给佃户种,文沁去了自然不必cao劳,也算是少奶奶的日子。
这么想着李氏便不让文沁出去露面,更怕她晒黑,送饭便让景椿去。大梅带着其他三个孩子在场里捡麦穗,因为唐妙现在能走好动,一刻也呆不住,大梅怕她再有个什么闪失,直接拿了根绳子用布片包了拴在她的脚踝上。
唐妙只能苦着一张小脸无奈着看着那根绳子,无聊的时候便躺在地上打几个滚,然后嘟嘟囔囔地道,“求包养,求包养!”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抱着她逗笑一刻。
大梅忙一阵子就背着她去田地里摘野花,编个大大的花环戴在她头上,还会用狗尾巴糙给她编各种小动物,田野的生动活泼很快驱散了唐妙被拴着的yīn影,又玩得不亦乐乎。
为了抢收麦子,高氏和王氏也要下地,每到农忙都有外地的小混混四处流窜偷粮食男人们夜里也要轮流两人一组看场。唐家堡组织了看场保丁夜里四下巡逻,以确保村里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