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唐家从前活不多时候,老头子在家照顾地,三个儿子出去gān活,自己出一个,另外两个可以替别人gān得份钱粮,还算不错。
今年一直没活gān,月底的时候,外县地主家要盖房子,有人知道他们家劳力多,来找个人去做小工。唐文清想去挣几个钱,便跟高氏和父母商量了一下,去给人和泥做小工,顺便也能学学垒墙,以后也多门手艺。
家人自然同意。
唐文清嘱咐大梅好好照顾弟弟妹妹,又让高氏要是有什么重活找父亲或者老四帮忙,别总是一个人gān,高氏也答应了。
大梅把乞巧节自己求的七姐神平安康乐的符送给父亲戴着。
唐家堡离县城远,平日大家都是去拜拜土地或者随便小关公庙里拜拜。大梅难得出门,更未去过那种地方,每每有什么节日,不管是财神还是七姐神龙王的她都会求一求拜一拜,每次把用来求全家平安父母健康的小红布fèng起来,绣朵梅花,当做自制的平安符放在箱子里。
父亲出远门,她就会送一个,唐文清便请她给自己fèng在衣服角里,这样不会弄丢,贴身放着也踏实。
唐妙看着即将远行的父亲,突然也很舍不得,才一年多,她就已经完全融入女儿妹妹的这个角色里,没有一分一毫的隔阂。
她很大方地摘下自己的小玉兔,送给父亲戴。
唐文清笑了笑,捏了捏她的小脸蛋,“这个是小少爷送给我们桃花的,你要一直戴着,不能随便送人,知道吧。”
唐妙自然知道,可她不想一直戴着,还想等大一点偷偷去换钱呢。
唐文清因为家里一堆孩子,妻子身体也没那么结实,所以也并不多呆的,跟人说只做到秋收就要回家。人家也知道他家qíng况,很慡快答应。
这日大梅照旧去小姑那里,跟她一起绣花。景椿跟着母亲下地去,杏儿和景森领着唐妙在奶奶院子的桃树下挖知了guī。为了防止八甲子(树剌子)掉下来,杏儿特意把爷爷的大斗笠给唐妙戴上,虽然很热,顶着很累,唐妙也不敢摘。
王媒婆喜滋滋地从外面进来,一过东厢南山便恭喜道,“唐家嫂子,唐家嫂子,给你道喜了!”
李氏正在帮三媳妇拣糙编蒲扇,起身迎出来,“还喜呢,能有什么喜?”
王媒婆笑得身如摆柳,“喜,大喜呀!”说着拍了拍李氏的肩膀,“大嫂子,我跟你说,你可要请我吃双份的媒人酒了!”
李氏以为老杨家对文沁的事qíng又有了转机,便哼道,“我就一个女儿,双份可说不上。”
王媒婆笑道,“不是大侄女,是你家老四和大孙女!”说着欢喜地拍掌。
李氏紧锁眉头,“大梅?大梅才十岁多点呢!就算提亲,少说也得有个六七年吧!”
王媒婆拉着她的手,喜道,“人家就是看上了大梅,说先聘下,送上丰厚的礼钱,让你们在大梅十六岁前勿应承别人,如果不放心,他们倒是想把大梅娶了去做童养媳呢!”
李氏立刻眉毛一掀,生气道,“她嬷嬷,你看看你,我们家是养不活孩子的人吗?还要卖孙女做童养媳?”
王媒婆忙劝道,“莫生气莫生气,人家也不是这样个意思。我跟你说,泉儿头薛家熟吧。”
作者有话要说:本来应某位同学让我休息的要求打算好好休息一下的,可是刚刚把文码完,看到亲们在等待,突然忍不住……忍不住啊忍不住……泪目……我存不住文也没存文。
我看到亲们说让俺一日多更,呜呜呜,乃们不大力撒花,俺哪里有力气哇。
夏天这么热,日更就是极限,说不定哪天亲们爆发,花花爆发,我也爆发一下,哈哈。啊,我是说说不定啊,我太累鸟,太热了。
地瓜悠悠
李氏点了点头。
王媒婆又道,“这个薛宗奇家是薛家旁支,虽然是旁支可也有良田三五百呢,跟长房那里关系也是很好的,时常能得些补贴,薛家有亲戚在外面做生意,也能赚外快,这样的亲事,哪里找去啊!”
李氏越发怀疑,“这么好的人家,怎么能找我们大梅?我们家虽然一般,可大梅也是长女,断然不会去做妾,还是算了吧。”
王媒婆急了,拉扯着李氏,“大嫂子你想哪里去了。是人家儿子看上你们大梅了,回去死活要让父母给他订大梅这门亲事,免得以后大梅被人娶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