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主要是为了解决麦子不够吃的问题,但是如果顿顿都吃很多人不舒服,需要搭配才行。只是老唐家每次地瓜收回来,特别是冬天,孩子大人的基本上每顿饭都要吃个地瓜或者棒子面饼子,然后才吃点细面。
唐妙觉得出于营养学来说,吃粗粮是好事,但是也要营养均衡。只是有个问题,他们把地瓜收回去,全部屯在地窖里,要吃的时候或者喂猪了就拿出来煮。这样很是占地方。
她记得有一次下乡,那里的农民都是把地瓜切成片晒gān,然后再用机器打碎做饲料,这样总比整个的地好贮存。
她虽然是农科院的,可实际从父母那辈就没种过地,都是独生子女且父母身体不好根本没下过乡。父母一直喜欢种些花花糙糙,还说最大的愿望是能有座农家小院,种上两亩菜之类的。唐妙上学的时候喜欢自然地理,厌恶数学英语,后来考大学很豪气地选了农业大学。
去农业大学,自然不会学什么金融英语,那些对唐妙太深奥,她也半点兴趣都无。
现在想想,好像是命里注定呀,她真是种田的命!
看她对田地一副感兴趣的模样,老唐头笑着把她抱起来放在大黑花背上,笑呵呵道,“你看什么,以后想做个小把式?”
唐妙嘻嘻地笑着,因为长牙,牙龈又痒又疼,只好拿地瓜啃,爷爷是个好把式,得跟他好好学学,从现在做起。
晚上回家,老四也回来了,帮未来岳父家刨了一天棒子秸,管了一顿丰盛的酒菜,回来还给了一条大鲤鱼,一条五花ròu。大家都问老四去岳丈家什么感受,有没有跟媳妇说说话什么,开些善意的玩笑。
夏天太热的时候,高氏基本不怎么烧火,屋子太小,一点火气就热得厉害。现在天气凉快下来,便开始烧东间。因为糙紧张不够烧也是要节约,寻思冬天的时候一家人一个炕就够了,大梅房间没了锅暂时没烧。
高氏煮了一大锅地瓜,然后用刀切成一片片的,一些平摆在高粱杆做的圆盖垫上拿到外面去晾着,还切了一小盆短短的地瓜条也一起晾着,白日在太阳底下bào晒。唐文清还特意砍了些荆条回来,上面有尖尖的棘刺,刚好可以把地瓜片挂上,放在屋檐下晒gān。gān了以后给孩子做零嘴,因为咬起来硬邦邦,需要一点点慢悠悠的磨,所以叫地瓜悠。唐妙一听就知道是自己以前吃过的地瓜枣,韧xing十足,磨牙倒是真好。
一边忙地里的活,高氏抽空把晒gān的小条地瓜悠放在铁锅里炒过,就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地瓜豆,炒得苏脆,咬起来一点不费力,孩子特别喜欢,大人闲的时候也喜欢嚼两口。
满屋子脆香,景森抹着鼻子往前凑,被杏儿一把推开,斥责道,“你去洗洗脸!跟黑鬼儿似的!”
景森委屈地道,“我刚洗过。”
杏儿鄙夷地瞅着他,“你看看你,洗脸都不会,耳朵脖子都要洗!”说完她厌弃地盯着景森,他洗脸从来只洗两个腮骨朵和下巴,脑门、耳朵根还有脖子都是黑漆漆的。
“跟打铁家的孩子似的!”她蹙眉讥讽。
景森低头吸着鼻涕,扭着手指,杏儿斥责他,他向来不敢还口。
高氏听见瞪了杏儿一眼,“你这丫头,别总是没大没小,叫哥哥!”
杏儿撇撇嘴,小手捧起灶台上的凉着的地瓜豆扭身进了东间,景森立刻跟着她进屋。
唐妙正趴在炕沿上用地瓜悠磨牙,杏儿立刻把她推进去,“再伸头掉下来摔掉大牙有你受的!”
唐妙舔了舔自己的小小的门牙,摔掉以后会长恒牙,没什么了不起!杏儿挑了一块小的地瓜豆塞进唐妙嘴里,把她咬了半天刚硬的地瓜悠放在一边,景森看到一把抢过去塞进嘴里。
唐妙一愣,下意识张着嘴,刚塞进来的地瓜豆又掉在自己的腿上。景森又要抢,唐妙赶紧小手按住。杏儿斥责景森,“gān嘛总是抢桃花的东西。”
景森便看着杏儿手里的,杏儿没好气地道,“回家让你娘娘给你做去,别整天跟着我们吃。”
高氏听见了忙斥责杏儿,让景森过去,用葫芦瓢装了一些让他拿回去一起吃。
景森忙抱着瓢跑了。
杏儿撇撇嘴,“财迷!”
高氏轻轻地拍了杏儿一巴掌,“说什么呢,以后不许乱说。”
杏儿不服气,“本来就是。哥哥给我和姐姐的头花,被她拿了两个去,说给她外甥女戴,那我还要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