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庶女_作者:楚秋(305)

2017-07-29 楚秋 古代言情

  思芸自己是家里做主和离的,还有三万嫁妆,最后只得嫁入商户之家。现在这样的世道,一个女子要是被休了,那跟bī她去死有什么区别。

  三爷只是低头不语。思芸平平心口的气,劝着又道:“现在三嫂人在淮阳,依我之意,不如三哥去劝她回来。”虽然己经休了,但也可以复合全,这样沈氏就不用背负被休出门的名声;就是对三爷,有沈氏打点生活,三爷也不至于落魄至此。

  三爷神qíng有点犹豫,休妻是二太太主张的,但对于沈氏……沈氏是无大错,但沈氏太厉害了,对于这样的女xing,他只能敬而远之,平常连说话的时候都少,更没有所谓的夫妻qíng份。要是没有二太太的主张,以他的xing格根本就不敢休妻,那这辈子也可能就这样过去了。

  其实沈氏带着嫁妆走的时候,三爷自己也是松了口气。这样一个厉害的媳妇,他真不知道要如何办好,休她出门,他心里是不反对的。

  思芸看三爷神qíng犹豫,不由的又道:“三嫂能管家理事,要是能把三嫂劝回来,三哥以后生活总不至于无所依。”

  三爷本来犹豫的神qíng立时变得坚决了,是啊,沈氏有嫁妆有本事,他根本就不知道将来的日子要如何过下去,要是能把沈氏劝回来,他将来的生活就不愁了。想到这里,三爷点头道:“嗯,我想去劝她回来。”

  第132章 思真(中)

  己经腊月二十八,思芸把三爷和思真安置好,第二日还是去找思宸了,主要是为了思真的婚事。青阳的青年才俊是有,家世人品配的上思真肯定也有,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抓一个出来就不容易了,而且到底该挑一个什么样的思芸想跟思宸商量商量。

  当年陈太君是给思真留下一份嫁妆的,只是这份嫁妆现在在二太太手里,从她手里拿回来那己经不可能了。管事送三爷和思真来的时候,同时也送了钱。四老爷给一千五百两,四太太给了五百两,算是两个长辈给思真的嫁妆。

  思芸手上的钱也少,而且自己亲娘扣下思真的嫁妆,她总觉得有几分对不起思真,她跟何大老爷商议了,再拿一千两来给思真添妆,总共三千银子的嫁妆。这个数目在青阳的出嫁女中真的不能算少了。思真的身世也过关,国公府的庶出小姐,是比思芸是差点,但也是正经小姐。

  这样的qíng况,读书人家的子弟嫁得,商户人家的子弟更是嫁的,以身份来说当然读书人身份高些。但也有现实问题,现在青阳的qíng况是商家明显比读书人家qiáng。当然像季家那样的名门望族,有名有钱的也是有的,但那样的人家少,要是子弟再读书上进,有望考中功名那种,再年龄合适的,真不容易。

  从面子上考虑把思真嫁到读书人家好,寻个肯读书上进的,以后考中了功名,思真也能凤冠霞帔上身。不过功名这事,真的不好说,有考一辈子连个秀才都没中的,可谓是风险投资。

  何大老爷对这事不好发表意见,思芸想了一晚上,她更倾向于把思真嫁入商户之家。与其去风投,不如实际一点,找个手里有钱,日子过的舒服的。寻个穷读书人,花许多年时光能考中还算是运气不好的,要是一直考不中,那思真这一辈子就跟贫穷脱不了关系了。

  更重要的是,青阳的商人富裕,却没有社会地位,思真嫁到商户人家,婆家上下供着你。就像吴家花一万五千两买下徐六,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社会地位。结果徐六悍成那样,吴家也不敢随便说休妻,现在怀了孕,吴大太太天天求神拜佛想着徐六能生个儿子不说,对徐六那是越发的客气,一句重话不敢说。至于吴大爷,那更是屁都不敢一个。

  女子出嫁外面说起来虽然攀高枝好些,但思芸经历了这两回婚姻,她是深刻觉得,真以实际过日子说,攀高枝不如下嫁。当然这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也不一定就是对的。这事不好跟何家人说,思芸自然来找思宸商议,而且很巧的,思宸是高嫁的典型,是高嫁还是低嫁也该听听思宸的意思。思芸车驾进门的时候,霍景之也在家里,做为一个官员他也是有年假的。他正跟思宸谈着诗词,思宸现在心qíng好转了,霍景之也是松口气,要是思宸一直那样,他都不知道要如何劝了。

  听媳妇传话说思芸来了,思宸和霍景之都愣了一下,思芸这个时间过来应该是有事。霍景之很识趣,直接去前头书房了,她们姐妹说话,他总不好在旁边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