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了,娘。”
“很好。”汪夫人满意的笑开了。“总之,你得先设法勾上王公子,尽快成为他的妻妾,再设法要他去说服王大人帮帮你爹,请皇上宽赦你爹的罪,甚至官复原职,届时,王公子不就可以把你这妾室扶为正室了?”
“明白了,娘。”
“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女儿!”
孝顺?
他们这种父母,配让她孝顺吗?
不,他们不配!
不过,既然这世上没有配得上她的男人,不管她跟谁又有何差别,后半辈子是如何度过的也无所谓了。
她这一生,根本是白来世上走一遭!
瞻对,雅砻江畔,少年负手静静眺望对岸的大碉寨,仔细聆听身后人的报告。
“……如今住在班滚大碉内的德昌喇嘛其实是班滚的儿子沙加七立,而且是庆复大人所刻意安排。”
“庆复?”少年冷哼。“又是他!”
“照常理,如郎大捷之后,应只留守五百军士驻防瞻对,”少年身后的人继续往下报告。“但此际上下瞻对驻军足有两万多……”
“因为庆复知道班滚压根儿没死,”少年恨恨道。“不得不防着一手。”
“多半是如此。”
“此刻班滚何在?”
“不是在大金川就是在上下瞻对间流窜,想找着他,恐怕得花上一点时间。”
少年沉吟片刻。
“好吧,既然不好找人,就到此为止,我们回建昌吧!”话落即飞身离去。
终于可以回去抱老婆了!
火把节是彝族人一年一度最隆重、最欢乐的节日,从火把节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寻找又长又直的枯蒿枝做火把、准备祭牲品、斗牛、斗羊、赛马等,姑娘们赶制新衣,小伙子们为qíng人购置首饰,大家忙得下亦乐乎。
袁家四姊妹也很忙。
虽然她们不是彝族人,但打从搬来建昌起,无论彝族人有什么特殊节日,袁夫人都会带她们参加。
入境随俗,只要能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日子也可以过得很快活。
袁夫人说得没有错,袁家四姊妹在建昌一直过得很愉快,也jiāo到了许多彝族朋友,不过她们很少进镇里来找四姊妹,多半都是四姊妹到她们村寨里去找她们。
“你们今年要上哪座村寨?”
“前天我碰见阿萝和银花,她们要我们上她们村寨去。”
“那么,今儿早点用晚膳吧,等天黑就来不及啦!”
火把节第一天清晨,彝族各村寨的男人都要聚集到河边杀猪宰牛、打羊分ròu:妇女在家煮乔馍、磨糌粑面,准备接下来两天的热食。
下午,各家各户忙于宰杀祭牲口叩作丰盛的晚膳,并祭祖祭神。
直至太阳偏西,上山数月的羊群归来时,全家老少都站在圈门口点数羊群,家长还把一把把炒熟了的燕麦炒面撒向羊群,祝愿羊群繁衍发展。接下来,家长要宰杀一只大阉jī,察看jī舌、jī胆、jī股以占卜来年的吉凶,并烧jī祭祖。
待全家人一起吃过丰盛的晚膳之后,天已擦黑,夜幕悄然降临,东北方冒出几颗星星,真正的热闹才刚开始——
“快、快,点火把仪式快开始了!”
“等一下,我的鞋还没穿好!”
“啊~我的裙子又掉了!”
“慢着、慢着,巧佳呢?我不是告诉过她,天黑前一定要回来吗?”
“快来不及了,要等她吗?”
“回来了!回来了!刚好,赶上了!”
于是,一群人匆匆忙忙涌出总兵府,疾步向镇外的村寨而去。
两刻钟后,她们恰恰好在点火仪式开始前到达阿萝的家,几个人挤在门口观看阿萝的父亲口中念着火把经,用gān苦蒿杆扎成的火把在火塘里接火,从屋里的上方照亮每一个角落,然后将火把jiāo给孩子们。
火把刚出门,大人就在后面念驱邪避灾的词,翠袖她们也兴高采烈的跟着念。
“烧掉害虫,烧掉害蛾,烧掉贫穷,烧掉饥寒,烧掉饥荒,烧掉死神,烧掉瘟神,五谷饱满;六畜发展,人丁署康。”
一把把火先绕屋转三圈,转完后经过牛圈、羊圈,走向自家的庄稼地绕一圈,然后与其他的火把汇合,在黑沉沉的山谷间点燃一条条的火龙,在响彻云霄的喊声中分别游向火把场。
最后,各村寨的火把集中起来聚成一堆巨大的篝火,然后,彝族人也跟那堆篝火一样,沸腾起来了,围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大家开始尽qíng歌舞,小孩于们有的玩捉迷藏,有的玩“老鹰捉小jī”或“狐狸护石子”的游戏,歌声与欢笑声在夜空中传出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