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人,请多指教_作者:古灵(5)

2017-06-21 古灵


 两个男人又一次面面相觑。

 他们不会是捡到了一个大麻烦吧?

 注:是沙山中的石英砂粒藉由振动,相互摩擦而发出来的声音。

 哈密鸣沙山以其奇、美、响而列于我国四大鸣沙山(哈密鸣沙山、敦煌鸣沙山、宁夏沙坡头和内蒙古响沙湾)之首。说它奇,是因为它四周都是糙原,这沙丘从何而来?且无论人如何攀爬踩踏,它的高度始终如一;说它美,是因为它既有美丽糙原拥抱,又有远处雪山相映;说它响,是因为它沙质好,从山上往下滑,会听到犹如喷气式飞机所发出的轰鸣。

 据说汉时有位司马率壮士五百人,与匈奴血战于此,全军覆没。

 另一当地民间传说,唐朝女将樊梨花带兵征西时,有一营女兵与敌人遭遇,战斗激烈,因众寡悬殊,全部阵亡,樊梨花率师赶到,大败敌兵,将女兵尸体全部葬在沙山上,yīn魂不屈,所以常常从沙山底传出厮杀呐喊声。人们还根据这传说,为这景点取名为“沙山藏营”。

 红楼别夜堪惆怅,

 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

 美人和泪辞。

 ──菩萨蛮.韦庄

 乡亲们都爱马群里的枣红马,今天我们要娶走曼兰里最聪明的姑娘。

 姑娘像金色的花朵,小伙子是冬天的花朵。

 一个是夜空的皎月,一个是夜空的明星。

 两人真是一对幸福的伴侣,两人会像奔流的河水,两人会日夜唱着幸福的歌。

 打着手鼓,chuī着哨呐,弹着塔尔、热甫(畏兀儿的乐器),新郎在朋友们的簇拥下兴高采烈地高唱着“迎新娘”上女方家去迎娶新娘,沿途还陆陆续续不断地加入不少凑热闹的百姓和小顽童,组合成一队超大型的迎亲队伍。

 这是畏兀儿王子的婚礼,自然比一般百姓的婚礼来得更盛大热闹,几乎所有的平民都欢天喜地的参与了皇族婚礼,显示出畏兀儿皇族受百姓尊崇喜爱的程度。

 而当迎亲队伍终于来到女方家时,那些立即砰一声把大门堵上,并扬言索求不到礼品便不允许迎亲队伍进门的女方亲朋好友们,几乎不亚于迎亲队伍的人数。待索取到礼品后,女方才盛qíng招待前来迎亲的人们,然后在新娘家的院子里跳一会儿舞,以增添喜庆的气氛。

 畏兀儿族的婚礼仪式是在女方家举行的,由阿訇主持举行“尼卡”的宗教仪式,在-完一段古兰经(注1)之后,主持会分别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与对方结为伴侣,等得到肯定的回答,阿訇便拿出两块蘸过盐水的面饼(注2),请新郎、新娘各吃一块。

 傍晚,新娘蒙上盖头,由迎亲队伍扶上马车。迎亲的人们离开女方家前,新娘会辞别父母,请求父母为自己祝福。新娘的父亲便在众人面前为女儿祝福和祈祷,新娘也不知是真是假地流下依依不舍的泪水,这时,小伙子们又大声唱起“劝导”之曲──

 莫哭泣,姑娘莫哭泣,今天是-的婚礼,-已安家在金花灿灿的新房里。

 莫哭泣,姑娘莫哭泣,这会儿-该是大喜,-和雄鹰般的小伙儿结为伉俪。

 莫哭泣,姑娘莫哭泣,这会儿正是-的婚礼,英俊的美男儿成了-的知己。

 迎亲队伍返回时,热qíng的小伙子们依然打着手鼓、弹着热甫,唱着歌走在前面,新郎和新娘则分坐彩车随后,迎亲队伍的妇女们跟随在后面,整个迎亲过程(注3)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当迎亲队伍簇拥着新郎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家人就在门前点燃一堆火,由司仪者勾一点火在新娘头上绕三圈,再让新娘绕着火堆转一圈,才允许她进门(驱鬼辟邪)。

 待进屋坐定后,青年男女便开始歌唱跳舞,进行揭面纱仪式,其中一人趁跳舞的机会迅速揭去新娘的面纱,新娘即起身向大家行礼,这时,当然少不了有一番笑谑戏闹,犹如汉族的闹新房。

 之后,新娘进入dòng房,客人们便入席吃喜宴。喜宴之后,紧接着举行歌舞晚会,大家尽qíng地唱歌跳舞,以示庆贺。几乎所有的人都随着鼓铃翩翩起舞,欢乐的气氛达到最高cháo,直到深夜人们才离去。

 但这一夜,当新娘正在喜房里痴痴等待着新郎时,新郎却迳自跑去找老汗父喝闷酒了。

 “乌裴罗,你的新娘子在等你了。”畏兀儿族土鲁蕃王多阿波提醒儿子。

 随手抓下皮帽(注4)泄愤似的用力扔开,再抑郁地灌下一杯酒后,乌裴罗才闷闷地说:“您明知道的,父王,提拉古丽不是我想要的女人,我想要的是紫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