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渔人在其间短住几日所见,村人自给自足乐善好施,不分彼此,与外面杀伐不断苛税连年的世界有天壤之别。
到了无何有之乡,却是回到了真正的yù望家园。和自己的理想打了个意外的照面。东方国度的读书人以此为归宿。桃花源国度是美好无欺的大同世界样板。生产力倒退,在这里,人们只要生产出能够满足生活所需的产品就够了,不需要剩余产品,不需有剩余价值。一种引而不发的观点是:“一切的罪恶来源于社会财富不均,人们拥有除温饱之外过多的贪yù就会引发动dàng,混乱。”
这就是陶渊明基于当时的现实对现实的理解。实事求是地想,自给自足适合于小范围,不适宜推而广之成为全社会的经济模式。
综观中国的历史,沿袭几千年的经济模式,你该知道何以读书人失意时更容易将此奉为圭臬,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想不到,他们所受的教育更使他们想不到更合理先进的解决之道。
那渔人去而思返。兜兜转转方悟此处是寻觅已久的家园,外面的世界太混乱太劳苦。他怀念如仙境般静美的桃源。在那里,他也会拥有自己的一方土地,一处宅院。他可以拿着自己捕来的鱼,送给街坊四邻,换来稻米满仓,有鲜鱼下酒,仙桃佐食,真正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不用害怕缴不完的苛捐杂税,也不会有劳役苦差。
所以,即便他离去时,老人苦苦叮嘱,叫他不要将此地说出去,他依然忍不住说出去。幸好,没有多少人相信,人们只当他发梦,身处苦难久远的劳苦大众,早已失去梦想,对步伐仓皇的生命不再想象。
南阳有一位高士,听闻他的话,便请他带自己去寻找,他和他一样向往此地,这样美好的地方达到每个人对生活期许的标准。
他们当然找不到。高士不久病死了,临死前他忍不住问渔翁:“你是骗我的吧。”
正文 04 桃花源-炼一丸桃花源(4)
渔人痛苦地摇头,他也希望这一切是他骗人,可是偏偏不是,他明明到过那里,还住了几日。
那里桃花还艳红,落英缤纷芳糙萋萋,桃源人欢声笑语萦绕耳畔,叫他怎生忘怀?
幽幽桃花随风,当时就在召唤他还乡,归来吧,迷失在外的孩子。如今桃花落满了衣襟,暂借花香引你返转路径。
既来之,则安之,不要再走了。
一切的隐喻,他当时不能领会。如今,他只后悔自己当时没有留下来,既然人间还有如此纯美的地方,又回到这污浊的尘世来受苦受难做什么?
如今。桃花遮断了归途,天上人间。他的过错不在对外人说出了桃花源的存在,而在于,没有及时果断留下来。
有些际遇是一生一次,错过不再返。到不了的地方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桃花源中人自云为避秦之乱世来此,孰料,乱世之后又乱世。人能得享几个太平chūn?
魏晋人好huáng老之术炼丹服药。世界对他们而言,像无所不在的镜子,处处是幻象,yù进无路,yù出无门。
守着袅袅青烟,幻想着有一日服下仙丹驭龙登天。就此挥别这个令人失望的,危险重重的人世。熊熊炉火照不醒他们长醉的脸。一张张醉颜堆积了对现实的厌倦,对长生的渴望。
那晚,陶渊明也升了一炉火,热了一坛酒,他饮醉了。于是,连他都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练就了一丸桃花源。
正文 05-1 桃叶渡-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1)
05-1 桃叶渡-无奈与君绝,梦里几番哀
舍弃与记取
我归隐在没有你的寂寥天地里,为你固守一座空城,恩爱前生梦,梦里几番哀。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qíng王谢女,相逐过江来。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想伊归去后,应似我qíng怀。
旧时王谢,裙屐风流。魏晋的山高水长,不期然被苏轼的一阙《临江仙》勾动。似江月随波,潜回我心里来。
早年读《世说新语》,多半是冲着狗血兼八卦去的。看名人轶事看得欢乐无比,未尝解古人字中意,也不晓得人世悲欣jiāo集、人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往往就掩于几笔闲谈,浅浅淡淡墨痕中。
新来再读《晋书》,翻看《世说新语》,激动失笑之余,总会想这些得天独厚的人真的快乐么?为什么,我渐渐在他们的任xing纵qíng里举止言谈里品出了人生的不如意,是我多心太敏感了么?还是我已不再过分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