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寻常_作者:安意如(48)

2017-06-04 安意如

  另一部笔记中还说他一件逸事:有一次他与几位朋友同出吴江县东门,路上忽对汪钝翁说:"江东无我,卿当独秀!"(为刘宋时袁淑语)旁人为之侧目。

  吴兆骞虽然狂放,也确实颇有点才气,对朋友也很热qíng。吴梅村把他与陈其年、彭古晋三人合称,名之为"江左三凤凰"。

  吴兆骞是当时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风格遵劲,当时传诵的名句有"山空chūn雨白,江迥暮cháo青"、"羌笛关山千里暮,江云鸿雁万家秋"等。他的诗集叫做《秋茄集》,袁枚《随园诗话》中说他原本七子而自出jīng神。

  至于他所以获罪,是为了科场事件。顺治丁酉年,他去应考举人,考中了。后来发现这一场考试大有弊端,于是皇帝命考中的举人们复试一次。他学问和才气都很好,本来不成问题,大概因为复试时气氛十分紧张,心理上大受影响,竟然不能把文章写完,结果被判充军宁古塔。这是一件株连极广,杀人甚众的科场大案。清人入关伊始,主要是借此大杀江南人士立威。吴兆骞完全冤枉,当时名士们都很同qíng他,写了许多诗词给他送行,吴梅村的《季子之歌》是其中最有名的。当中有"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之句被容若化用在《水龙吟》里。

  顾贞观(梁汾)当时与他齐名,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顺治换了康熙,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得意,在太博纳兰明珠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寄了两阙词给他,那就是有名的两阙《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捉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团栾骨ròu,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薄命,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其一)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恭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其二)

  《白雨斋词话》评这两词说:"二词纯以xingqíng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又道:"两阙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两人心迹,-一如见……千秋绝调也。"

  纳兰容若见了这两首词后,不禁感动得流泪。认为古来怀念朋友的文学作品中,李陵与苏武的《河梁生别诗》,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与此鼎足而三。他知道这事不容易办,立誓要以十年的时间营救吴兆骞归来。当时也写了一阙《金缕曲》给顾,这词结尾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表示目前最重要的事是尽力营救吴,这就是《金缕曲-简梁汾》的由来。这里还有个小cha曲,容若答应梁汾十年之间必定救吴汉槎回来。梁汾还不满,说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你要救就要快点。容若不以为忤,反而认为他说的在理,想了想,就请给我五年时间吧。

  不久容若在适当的时机中去求他父亲设法。有一次明珠请客,明珠知道顾贞观素不喝酒,就斟了满满一大碗酒对他说:"你饮gān了,我就救汉槎。"顾贞观毫不踌躇地一饮而gān。明珠笑道:"我跟你开玩笑的,就算你不饮,难道我就不救他了么?"明珠出一点力,朋友们大家凑钱,终于把吴兆骞赎回来。当时的人把顾贞观的两阙词称为"赎命词"。一个名叫顾忠的人写诗记这事道:"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

  吴兆骞终于在康熙二十九年(1681)从宁古塔归来。吴兆骞释放后,到明珠府上致谢,在屋内墙壁上,见到题字:"顾梁汾为松陵才子吴汉槎屈膝处",感慨落泪。那题字今日看起来不免做作,然而在古时却是郑重之举,气节从来为清高文人看重。以顾贞观狂傲不屈的xing子为救吴汉槎,四处求人,还求到他内心看不起的权贵面前,想必是忍受他所认为的极大屈rǔ,心中愤懑需要大书一笔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