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四年,神宗赵顼即位后,正月戊辰日将当时封号为东阳郡王的颢进封为昌王,鄠国公頵进封乐安郡王。颢此时也深知因英宗犹豫立储之事大哥不可能不心存芥蒂,对他有防备之心。于是在三月丙辰提出请皇帝解除他的封号与官爵,让他为英宗长期戴孝守灵,但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等坚决反对,说着丧服守灵应按大行遗制,丧服以日易月,自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并依先朝典故,"昌王当与宗室同例,不容以私恩为异"。故此赵顼并没答应弟弟的请求。反倒是不久之后把他徙封为岐王,頵封为高密郡王。熙宁四年二月壬申,又进封高密郡王頵为嘉王。
但是颢可以感觉得到,哥哥进封他们兄弟的爵位,只是为了向两位太后及天下人显示他对兄弟的恩泽,而横在他们中间的那条鸿沟却不是这种恩泽可以弥补的。有时颢会想以他对哥哥的忠诚和顺从的态度来填平这道沟壑,无奈赵顼却毫不领qíng,仿佛认为颢填平沟壑就是为了走到他的宝座边,将他取而代之。
--------------------------------------------------------------------------------
2006-5-24 17:13 6楼
> 花的心
普通会员
(花的心)
眼儿媚(8):she柳
2003年03月17日10:03:01 网易文化 米兰Lady
she柳
并不是每个朝臣都能察觉到皇帝与岐王之间的矛盾,反而很多人都认为他们当真是兄弟qíng深、亲爱无间,如果说一些大臣的意见皇帝听不进去,那与他一母所生的二弟的建议他应该愿意去接纳,于是一些旧党大臣就把岐王看作了他们的发言人,但凡有反对变法的意见都会请他转告皇帝。
这种qíng况导致的结果是岐王颢沦为了赵顼发泄对旧党大臣不满的牺牲品。每次弟弟一开口提及变法之弊赵顼就会勃然大怒,有一次盛怒之下大骂颢道:"你又不是亲眼所见你怎知事qíng就真如他们说的那样,你从小就只会对别人惟命是从根本不管他们对你说的话让你做的事有没有道理。你善于学习但不懂得思考,这就决定了你一辈子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捡人家扔给你的残渣,而永远不知道你应该做的是主动去获取最好的食物而把你吃剩的残渣扔给别人。你只知守着今天的太阳,为它每天huáng昏必然的暂时降落而悲伤,却不会想第二天它还会从东方冉冉升起而且比你以前见过的还要明亮。在你心中根本就没有真理这个概念的存在,你只是把真理等同于太皇太后、皇太后或她们让你信赖的任何人,你毫无原则毫无保留地相信他们和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并且甘愿做他们的棋子,为变法侵害到他们的利益而到我面前申诉,却难以意识到你被他们唆摆的命运是多么的可悲。别人都说你宽厚仁慈,但是为人君者还需要有一些比宽厚仁慈更重要的特质,比如清醒的头脑、敏锐的判断力和预见未来的眼光,如果没有这些,一个皇族的宽厚仁慈几乎等同于愚蠢,所以今天坐在龙椅上的人是我而不是你!"
颢听后沉默了半天,然后在行礼告退之前只答了一句:"我之所以无条件地信任太皇太后是因为她已经看了好多年的日出日落,她会知道明天的太阳是否会比今天的明亮,我比她少了几十年的阅历,所以我选择信任她。"
从此他更加沉默,很少开口向赵顼提政事,若非皇帝问到他也不再表明自己的意见。赵顼后来问过一两次他对变法的看法,得到的结果仍是令他不快的,于是也决口不问了。
而颢最近这次惹皇帝哥哥不高兴起因也依然是变法之事。
两天前,他去向曹太皇太后请安时发现她愁眉深锁,忙问原因,太皇太后递给他一份山西地方官送上来的密函,说保甲法在山西实施不顺利,屡有不堪负荷的穷人逃走落糙为寇,甚至还集结在一起喊出造反口号。
赵颢问太皇太后:"皇兄可知此qíng?"
太皇太后冷笑道:"他嫌我罗嗦,这些天一直没来请安,我让人去请他过来也不愿意来,只找诸多借口推辞。"
看见祖母如此忧心,颢心中难过,而且自己之前也听说过保甲法影响贫户正常生活的弊病,而今引出造反之声,实在事关重大,于是决定冒着再被皇兄痛骂的危险去面圣直谏。
他在皇帝休息的寝宫前等待了两个时辰都没被获准进入,一直等到午后才见赵顼身着一身窄袖起肩紧身服出来,只瞟了他一眼,命道:"去换衣服,到南御苑来见朕。"便上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