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白家的妾室柳姨娘被新上位的白夫人给活活bī死,白家大小姐年纪小小就被后母赶出家门任其自生自灭。
白家二小姐因为名声问题被国公府退婚之后,便无人问津,恐怕这辈子都要烂在娘家没人敢娶了……
随着这一起又一起的谣言漫天飞舞,明月和珠莲这两个为主子抱打不平的丫头,气得差点就把街上那些三姑六婆的嘴巴给fèng上。
白老太太和白夫人也在心里暗恨蒋大山和陈氏这两个混蛋给脸不要脸,吃她们白家的,用她们白家的,占她们白家的,居然还有脸四处散播她们白家的谣言,抵毁她们的名声。
唯有白洛筝最是冷静淡漠,并没有把外面那些谣言放在眼里。
她告诉奶奶和姨母,跟蒋大山和陈氏这样的人斗气,一来没有证据,二来自折身价。
别忘了,那陈氏出身乡野,以泼霸为名,这十里八村的老百姓哪个提起陈氏不抖出一身jī皮疙瘩。
与其像个泼妇一样跟陈氏这种下三滥的货大吵大闹,不如保持冷静不予理会。
要知道,就算她们侯府如今落了难,作为在京城里混迹了几十年的名门权贵,也不是她蒋大山和陈氏这种人能够随意谩骂抵毁的。
再者说了,白老太太当年冲着亲戚的面子将沦为乞丐的蒋家四口接进白家照顾,这件事在七喜镇并不是秘密,几乎是人尽皆知。
白老太太多年没回七喜镇,蒋大山带着媳妇孩子占了人家的宅子不说,还妄想把真正的主人赶出家门。
如此厚颜无耻、丧心病狂的一家人,好意思像个八婆一样留在七喜镇四处去讲主人家的是非吗?
所以说,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那些没脑子的三姑六婆一样,搧点风就会起火的。
大多数人心中还保存了一分理智,明白什么人是好,什么人是坏。
就拿那些租用白家商铺的店主来说,这几年受蒋大山和陈氏的bī迫,租金是一涨再涨,每到年底一结算,手中所剩下的纯利润和刘管家管事的时候完全没有可比xing。
七喜镇里还有不少被蒋青玉调戏过的良家妇女,对蒋家也是心存了许多怨恨。
白洛筝明面上不跟蒋家人过不去,背地里却让明月和珠莲花银子收买人心,四处传播蒋大山和陈氏在白家时的种种极品行为。
渐渐地,蒋家在七喜镇的名声越来越臭,对他们夫妻二人看不上眼的人也越来越多。
好几次,陈氏提着菜篮子去菜市场买菜,有些对蒋家看不上眼的菜贩子直接放出豪言壮语,凡是蒋家人来买菜,菜价一律比卖给其他人要贵上五到十倍不止。
嚣张惯了的陈氏被菜贩子们气得破口大骂,偏偏她越是撒泼打滚,那些菜贩子们越是齐心合力。
为此,陈氏和蒋大山被七喜镇这些“蛮不讲理”的老百姓生生给气得好几天都没起来炕。
至于蒋家在锦华大街街尾开的那家布庄就更惨了,接连几天不开张那是常有的事,就算是偶尔开张了,也是本钱处理,丝毫看不到半点利润。
蒋家沦落到这种地步,正筹划要娶蒋美玉为续弦的孙有财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知晓。
这孙有财是个非常好面子的老头儿,既然他当日已经答应要把蒋美玉娶进家门,在蒋美玉没犯任何错误的前提下他自然不能贸然提出毁约。
不过,孙有财有话在先。
如今的蒋家和从前已经没法儿比,想让他娶蒋美玉也不是不行,不过正妻的名份蒋美玉是别想了。
第139章 弟弟昏迷
若是蒋家愿意,妾室的身份还可以赏蒋美玉一个,若是不愿意,他们孙家也绝对不会勉qiáng。
孙有财的这个决定,直接把陈氏给气得两眼一翻当场就给昏死了过去。
就算陈氏再怎么想要逃避现实,事qíng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也由不得她们蒋家说愿意还是不愿意。
现在蒋家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孙有财这个大靠山。
正妻也好,妾室也罢,只要蒋美玉懂得做人,把孙有财给哄乐呵了,蒋家就不怕在七喜镇立不住脚。
至此,一直被蒙在鼓里的蒋美玉,总算知道她爹娘要把她给卖进孙家当媳妇。
不,连媳妇都算不上,从头到尾,她只不过就是一个妾!
蒋美玉大哭大嚎,死活不肯答应她爹娘的要求嫁进孙家给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子当小妾。
她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追求、包括自己喜欢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