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粒佛珠便制住打斗,无论内功外式都比二人高出百倍。东方站起来,并不作答,却走到承锦身边,将她揽过来,道:“你怎样?”
承锦轻声道:“冷。”
东方便将她抱在怀里。
水镜却坐在地上不动,显然是xué道被制,只问道:“恕我眼拙,大师能否赐个俗号?”
住持摇头道:“老衲许多年不动刀剑,只在寺中勤修佛法,以求证果。施主不认得我也是理所应当。名号称谓便不必了。”
“你要帮他?”
“老衲谁也不帮,只愿化解施主的戾气。”住持合掌。
“我没有戾气。”水镜道。
“施主却有贵贱心。你将这女子捉来寺中,引来人争斗,正是为利所驱。施主既来这无相寺,可知何为无相?”住持问道。
水镜看向东方,东方看着水镜,萧墨望着住持,各自沉默。
住持叹道:“南阎浮众生xingqíng刚qiáng难伏,堕于无边苦海,尤不自知,又怎知无相。萧施主,你与你的朋友且回,待老衲劝化这位施主。”
萧墨凝目道:“大师,此人为害社稷,留之天下不安。”
住持叹息道:“老衲是僧人,不可犯杀戒,更不可在佛寺杀人。他纵然罪恶滔天,也有一念之善,为何不能宽容些呢?”
却听承锦倚着东方,虚弱而清晰地cha话道:“无相寺以《金刚经》为正信,《金刚经》之要义在于破相。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住持循声望去,道:“善哉,善哉,女施主所言甚是。”
承锦咳嗽两声,又道:“菩萨于法,应无所住于布施。世人于法,应不住于相。大师以为然否?”
住持正容道:“正法殊胜,不可邪见。老衲年少时快意恩仇,杀人如麻,皈依我佛方知业力深重。此生诚不愿再开杀戒,堕三恶道。”
承锦靠在东方怀里,轻声道:“大师所修,既是三恶道,并非三摩地。”
“怎讲?”住持诧异。
“若有阎浮之人,诸般邪恶,危害众生,大师却执着于戒,以为慈悲。执念即是相,又谈何无相?如此堪不破,又谈何佛法?佛法由智慧而生慈悲心,怎能本末倒置,妄以善行求证菩提?”承锦的声音在秘道之中愈觉轻缓温柔。
住持一句句听来,眉头忽蹙忽展,却并不答言。
东方侧了侧身,斜抱了承锦半倚在墙上,他胸口的温度隔着衣衫传到她身上,承锦敛容道:“佛祖曾言,若能受持《金刚经》四偈,福德多于以七宝布施满恒河沙数。你今日纵使劝化了他,所行无非芥末微尘,身语意业无有疲厌,百千亿劫无有穷尽,谈什么苦海无边,正法殊胜?”
“芥末微尘,”住持喃喃念道,“芥末微尘……”他轻轻摇头,“不对,不对。”
承锦道:“何处不对?”
住持面容似有困惑,语气却毫不迟疑道:“修行理应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他二人这般对讲时,东方心中暗忖:这老和尚武功虽高,人却未免迂腐,此时倒钻研起佛法来,如此怎生是好?他转眼看向水镜,见水镜微阖双目,须眉不动。东方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悲凉,今日胜败,必是要决出的。
他悄然从承锦腰后抽出手来,倏地移身,一掌拍向水镜当胸。水镜一身内力正流转于任脉,无暇他顾。他的内功路数别人不知,东方却再是清楚不过,这一掌在水镜膻中要xué上只使出了三分力,水镜却周身一颤。
住持方丈正讲到“因定生慧”,以他的武功本不至于让东方那一掌拍到水镜胸前,然而东方出奇不意,住持又正与承锦理论佛法,出手相阻时已晚了分毫。趁这分毫之机,东方一掌拍出,便即侧身,察觉身后住持掌风袭来,虽未触及,也隐觉浑厚绵qiáng。
他躲不开那一掌之势,颓然倒地,喉中已涌上腥甜。承锦挣扎起身,奔到东方身侧,东方握住她手摇头,以示自己无事。右边一人默然托住他臂膀,却是萧墨。
住持中途撤掌,回身一把扶起水镜,水镜已然昏迷。住持方丈手按着水镜腕脉,半晌,抬眼看东方道:“你废了他的内功?”
东方本来赌的就是水镜要背水一战,正全力冲开被制的xué位;而住持方丈不杀水镜,更不会杀了自己。这二者有一样算差,他便难以成功。东方qiáng压下真气散乱,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方道:“我不愿杀他,却也不愿他再搅攘乾坤。他执念太深,害人害己,方丈大师既然慈悲为怀,在下愿将此人留在寺中,还请大师代为照顾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