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下堂妻_作者:秋李子(39)

  王兰芝见自己的话被堵了回去,脸不由有些发红,刘如蕴已经端起茶杯呷了一口笑道:“这茶解暑最好。”说话时候,一双妙目,却看着王兰芝。

  王兰芝听的刘如蕴的话,句句却暗刺自己,越发发窘,若想要回几句,本来就伤了和气,再针尖相对,自己哥哥也不是个循规蹈矩的,难保面前这人不会真成了自己嫂嫂,到时连面子上的和气都伤了,是要给别家看笑话的。

  忙咬牙起身福了一福:“姐姐这里的茶,自然是好的,姐姐若不吝啬,可否赐妹妹一些回去尝尝?”刘如蕴却没起身还礼,只是微微一笑,用手指转着茶杯道:“妹妹年轻气盛,这却难免,我这里的茶,妹妹要就拿去,何苦如此大礼?”

  说着就要扬声叫人,珠儿身后跟了个丫鬟进来,进门就见这幅模样,肚内暗笑,若自家姑娘想刻薄起来,却也能刺的人不上不下的,想来这位潘大奶奶也受了她几句暗刺,心内虽这样想,面上只当没看到。

  笑着走上前,王兰芝本已坐下,见她过来,忙又站起和珠儿互相行礼,刘如蕴已经唤过小婉,手里托着茶包道:“这些茶却也够妹妹消暑的了。”王兰芝又起身谢过。

  珠儿顺势唤过丫鬟,从丫鬟手里的托盘上端下一碗酸梅汤,先敬于王兰芝,次端给刘如蕴,笑道:“这天气真热,方才我命厨房做了几碗酸梅汤,潘奶奶和姐姐尝一尝。”

  听了这话,王兰芝方才恢复正常的脸色又热辣辣起来,珠儿只当不知,笑眯眯的招呼,刘如蕴喝了一口,赞了一声,也没让王兰芝,王兰芝急急呷了一口,这酸梅汤本就酸甜,她却只尝出苦味,放下碗也就告辞了。

  等刘如蕴她们把她送出去,重回到屋内,珠儿笑道:“姐姐,这潘奶奶却也煞好笑,这事,别说无影无形,就算真有,她一个做妹妹的,也轮不到她。”刘如蕴把头上cha的一只碧玉簪取下来,一头乌溜溜的头发顿时披了下来,她歪到湘妃榻上,顺手把玩着一把湘妃竹做的折扇,乜珠儿一眼:“关心则乱,这王姑娘看来也是怕自己哥哥被什么不三不四的女人迷了,这才寻上门来,也怪不得她。”

  珠儿点头:“也是,我看潘奶奶素日为人,不是这样着三不着两的。”说完这句,坐近刘如蕴些:“姐姐,外面有些什么样的流言,也该派人去打听打听,到时再有这样的事qíng也好应对。”

  刘如蕴打个哈欠,闭着眼说:“有什么好打听的,那些闲话,传几日就散了,何苦劳神,关心一下今晚什么菜倒是正经。”珠儿扑哧一声笑出声来,却又觉得不妥,对刘如蕴道:“姐姐,晚饭时候的菜,都是姐姐素日爱吃的,虽说咱们身正不怕影斜,却也有众口烁金之说。”

  听到这句,刘如蕴坐起身来,众口烁金?想起今日观保来时所说的话,她不由深深叹气,珠儿听到她的叹息,伸出手去拍了拍她,也没说话,半日才听到刘如蕴挤出一句:“也罢,就打听下吧,只是有些什么效,只怕。”

  就再没说下去,珠儿心里叹气,本想着南京没多少人知道,这才到了南京好过清净日子,谁知偏又遇上这些事qíng,自家姑娘,难道真不能求仁得仁吗?

  世上的人都是爱听流言的,书坊人来人往的地方,流言自然也传的最快,珠儿都没让人着意打听,就明白王兰芝为何来了?

  那日潘家宴会上,刘如蕴在花园偶遇王二爷,当时可不是只有他们两人在场,桑妈妈和小厮除外,还有个在修剪残花的花匠掩在短墙后听了几句。听到别的话也罢了,偏生还听到的是刘如蕴走后,王二爷对刘如蕴的赞叹,这王二爷虽说秦楼楚馆也踏足过,却没有一个能入的了他的眼,赞声好字的,花匠听了这句,觉得稀奇无比,对了同伴时候,就把这话学说了,同伴们原先还不信,谁知紧跟着,就有王二爷派人上门送礼。

  同伴们见王二爷派人送礼,自然就在猜测,是不是要有王二奶奶了?这各家的下人都彼此认得,在一起时,自然就要说些新鲜话,不过几日,就连那主人们也知道了。

  有那和王二爷走的近的,见面之时,借了酒盖了脸,自然旁敲侧击也要问两句,王二爷xing子洒脱,觉得清者自清,既没承认也不否认。不过一笑而已,这看在旁人眼里,就坐实了这件事qíng。

  这样的事qíng,男子听说了,不免要回去学说给自家妻子,这女娘们,不爱嚼舌头的,十个里面连半个都找不到,彼此应酬之时,也要讲一讲这些事的,再一细想,王二爷年纪不小,却没娶妻,刘如蕴青chūn年华,恰逢丧偶,一个连订两房妻子都bào死婚前,另一个丧了丈夫。原来还是一个南京,一个松江的,谁知刘如蕴竟到了南京,刘家和王家也有曲里拐弯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