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琴见丈夫说得也有些道理,只是为何其他穿越女总能撺掇着夫君订下不纳妾的家规,偏到了她这里,就有这样那样不可为的理由,不得不说,她的运气是差到了极点,林景周实在是太现实了,比起六皇子的痴qíng来,真差的不是一点半星。
就在大家闹腾着家规一事时,太子终于带着众臣封禅归来。
许是这段时间经历了太多的事qíng,也可能是太子在天地山川中悟了些什么,总之,等他回来后,众人明显觉得太子似乎长进了很多,为人行事都有了些为人君的尊贵与稳重,而且也不在姬妾间厮混,对太子妃也比从前格外的尊敬有加。
皇上及群臣们见了太子的改变,都暗道:以前到底年轻,所以行事浮躁些,如今也该是时候正经起来了,从此改好了,也是大齐之福百姓之幸啊。
六皇子倒没太注意这些,不过他也明显感觉到太子对他比从前更为亲密了,太子妃也与沈秋君越走越近,这实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让他感觉有些不太对劲。
他本就是个疑心重的人,于是立刻命人彻查太子封禅经过,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可疑之处,六皇子思来想去,只当是自己多疑了,或许是太子封禅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帝王的尊贵,所以格外感激自己为他所做出的一切吧。
这时,却自东边传来一个消息,立时吸引住众人的目光,六皇子也就暂时将心思放下,转而关心起眼前的新事件来:六皇子同母异父的兄长陈安政打败了大齐扶持的东临国,自己做了东临国的国主,而大齐的容妃昔日的陈王后则成了东临国皇太后。
正文 第二六三章 安政称臣
他国发生国主jiāo替的事qíng,大齐朝的小老百姓是不会过多去关心的,凡事有朝廷cao心呢。不过此时,听说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容妃娘娘竟做了东临国皇太后,于是关于容妃“当生天子”的预言再次被人提起。
一时街头巷尾茶馆酒楼,无不在议论此事,就连那向来规矩甚严的大户人家,也有不少的丫头婆子们在那里磕牙闲聊。
有人笑田家散尽家财,最终容妃也不过才在东临国那弹丸之地做个皇太后,真真是雷声大雨点小,看来这术士之言不可信啊,真是难为田家太爷的一番苦心,就算是做个东临国的皇太后,说不定还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呢。
不过也有人却觉得那术士之言,倒也几分真,虽说只在东临国,倒也算是应验了的,甚至进而想到,容妃只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做了东临国国主,小儿子在大齐是不是亦前途不可限量呢?
沈秋君听说后,也极为震惊,不由暗道:“实在没想到她母子二人竟还有此等造化。”
不过沈秋君此时最为担心的是,陈安政与容妃如此风光,皇上是否会与六皇子算旧账呢,再加上容妃之事有些敏感,安乐王府此时少不得关紧门户,夹着尾巴做人。
沈秋君本来是不担心这些的,因为当年她与六皇子本就打着祸水东引的主意,这也是得了皇上首肯的,这才会有后面的借刀杀人。
而且大齐也嫌弃原东临国国主是个墙头糙,哪里有利往哪倒,所以这些年看到陈安政与东临国为敌,也乐得坐山观虎斗,看他们狗咬狗一嘴毛。
可不是没想到陈安政还真成了气候,只凭着手中的那点兵力。硬是战胜了东临国,现在更是成了东临国的新国主,沈秋君怕贤王等人又要借着这件事,揪着六皇子不放了。
六皇子便劝道:“怕什么,大不了我被派去对抗东临国,不过我想他们现在是不敢让我重撑了兵权的,顶多也就是被皇上冷落一段时间。我们难道还指望得圣宠吗?再说事qíng也不一定就是传说的那样,我还真没看出陈安政也有那个造化。”
六皇子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朝堂如今已经接到东边的确切消息:当年原东临国国主背信弃义,杀害陈王投了大齐,这让陈安政恨不得食其ròu寝其皮。倒把与大齐的仇恨放在一边,卧薪尝胆,只一心对付东临国。经过十年的努力。陈安政终于力挫东临国,并活捉了原东临国国主,亲手为父报仇,同时也一举震慑了东临国其他的势力,顺利做了新国主。倒也算是应了容妃的命格。
不过贤王等人此时倒不敢提六皇子当年故意放走容妃母子之事,不然万一皇上一恼怒,又命六皇子出征东临国。
在这个关键时刻,虽说六皇子离京会极大的削弱太子的势力,却会助长六皇子的势力,总是养虎为患。还是将他关在京城瓮中捉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