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找到报馆的朋友,开门见山:「你有没有听过大同杂志?」
友人笑,「什幺大同,小异,我只知道姐妹杂志,明报周刊。」
「六十年代非常风行的一本刊物,你太孤陋寡闻,亏你还是gān这一行的。」
小郭之友生气,「我今年才廿五岁,你同我说六十年代的刊物?」
「我没有空与你纠缠,我还看五四时期的著作呢,不表示我今年已经八十岁,你不是年轻,你是无知。」
那朋友叮一声挂上电话。
这次,小郭另找前辈。
电话接通,小郭忙不迭叫大哥,然后问:「大哥有无听说过大同杂志?」
对方沉吟,「大同,大同……是周景文任老板那一本吧。」不愧是大哥。
「一点不错。」小郭大喜。
「周景文后来筹拍电影的事你可知道?」
「没听说过,」小郭恭敬地说:「愿闻其详。」
「投资失败,他宣布破产,后来就音讯全无,不知下落,但大同的确是一本好杂志。」
小郭呆住,「破产?」
「是,玫瑰径那层房子被bī贱价抵押,继任业主数年后却卖得十倍好价钱。」
「周老的子女呢?」
「不再有消息。」
「周先生约多大年纪?」
「同我差不多,五十多岁吧。」
「谢谢你大哥,再见大哥。」小郭放下听筒。
合该有事,此时琦琦刚刚走过,听见小郭大哥长,大哥短,非常不以为然,因而讽刺有加:「你几时叫爷叔呢,叫爷叔岂非更恭敬更有礼?」
小郭气结。
一点头绪都没有。
小郭再经转折,找到大同杂志当年的一位记者老张。
他约了张先生茗茶。
老张如盘托出:「那时我们都劝周先生不要拍电影,不熟不做,风险太大,但是他孤意一行。」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那时候都还小,长子才十五,后来听说寄养在近亲家。」
「周小姐有无消息。」
「人海茫茫,哪里去找,大同是我第一份工作,现时我仍在做杂志,可是已是第五十份了。」他感喟地停一停,「大同是本好杂志。」
过两日,李介南上来听消息,小郭把真相告诉他。
李介南越听越惨痛。半晌作不得声,「我竟不知道有这种事,初中毕业,我被送到纺织厂做半工读,住宿舍,许久不出市区一次,只知道她搬了家,没想到周先生会破产。」
小郭不语。
「周吉是安琪儿那样的人,只知道弹琴唱歌,她怎么熬穷?」小李怔怔地。
小郭莞尔。
少年的他爱上这小小女孩,永志不忘,李介南所不知道的是,环境造人,没有办法的时候,再恶劣的环境也得忍耐下来。
李介南bī紧小郭,「你会再替我寻访她下落吧。」
「一定。」
过两日,老张自动到侦探社找小郭。
「张先生,请坐请坐。」小郭忙出来招呼。
「小郭,我打探到,周景文已于十年前过身。」
小郭呆呆看着慡直的老张。
多可惜,明明是个好人,英年早逝,无以为继。
「子女呢?」
「两个儿子由娘舅抚养,改姓欧阳,都读到大学毕业,此刻在广告界是很出名的人物。」
「女儿呢,他还有一个女儿。」小郭急问。
「女儿同亲母一起生活。」
「住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