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母亲诧异,“你是真关心她。”
“是的。”
“你会依正手续办理此事?”
“我会。”
“这就是你付飞机票召我回来的原因?”
“是。”
“那也好,”母亲松口气,“那太好了。”
“你没有附带条件?”
“我不见得是卖女儿的人,你别把我想得太坏,我有我的苦哀,傅于琛,你懂得什么?你自出娘胎注定无愁无虑,现在又承继上亿的家产……我累了,明天再说吧。”
“我送你去酒店。”
“什么?”
“我不想看见你。”
母亲听见这句话,呵哈呵哈地笑起来,笑得比哭还难听,像女巫一般。
“陈妈,叫司机送这位女士出去。”第二章
我没有哭。
没有用,他们再也不关心我的死活,哭亦没有用。
我进房间躲着。
真希望下一次开门出来,我已十九岁,不用再靠任何人,可以自力更生。
第二天早上,陈妈上来唤我:“傅先生有话同你说。”
我也有话说,打开门,仍然只得九岁。
他的气已消了。
我站在他面前,不知怎么开口。
“失望是不是,不过不要怕,生命中原充满失望。”
他也没打算瞒我什么。
“承钰,你母亲不要你了。”
我也知道这是事实,由他说出来,胸口还犹如中了一拳,比摔在地上还痛。
我颤声问:“我父亲呢,能不能叫他回来?”
“我们不知道他在何处。”
我低下头。
“承钰,我愿意收你做义女。”
“如果你不介意,我qíng愿去孤儿院。”
“但你不是孤儿,你可以住在这间屋子里,到你成年。”
“不。”
“承钰,别固执,你母亲都已经赞同。”
“在孤儿院,大家都没有父母,没有人会笑我。”
傅于琛一直有办法说服我。
第二天,他告了假,带我去参观一所儿童院。
负责人挑了三五个孩子出来,由他们介绍院内生活。
有一个女孩,与我差不多年纪,一直奉承着大人,眼神闪烁,不住赔小心,说许多声“谢谢”与“对不起”,表示她有教养,又向我打听生活qíng况,对我身上的衣服表示羡慕。
我贴近傅于琛,不敢与她说话。
负责人带我们去参观女童的居所。
一间大房间总共放着八张chuáng,简陋的chuáng垫被褥,chuáng边一张小茶几,这就是她们所能拥有的一切。
我打心底发寒。
总比做卖火柴的女孩好吧,我想。
卫生间在走廊的尽头,大家蹲着就洗身洗衣服,一只只漱口杯上吊着一条条毛巾,无所谓你我她,都可以公用。
这就是我要来的孤儿院。
隔了十年,当我中学毕业,又一次试图离开傅家,自力更生,对这所女童院犹有余悸。
我记得考取了师范学院,兴致勃勃以为是新的里程碑,跑到他们的宿舍一看,也是这样,空无一物的大房间,放四张chuáng,每人一只chuáng头几,洗手间在走廊尽头。
顿时吓得我面青唇白,打道回府。
对于自小有温暖家庭的人来说,住大房间,吃大锅饭,可能是另一番qíng趣,另一种经验。
但我接受不来。
那夜,傅于琛诚恳地问我:“承钰,你已看过那地方,你真认为,与我同处会比到那里去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