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舞_作者:亦舒(45)

2017-03-15 亦舒


    “他有没有说要结婚?”

    “没有。他不会同我说那样的事。”

    傅于琛却并没有与我通信。

    “明天下午三时我到史蔑夫图书馆等你。”

    我点点头。

    约翰走后,回到房内,开了录音机,听傅于琛的声音。

    都是平日闲谈时录下来的——

    “……这是什么”?

    “录音机。”

    “gān什么?”

    “录你的声音。”

    “承钰你举止越来越稀奇。”

    “随便说几句话。”

    “对着麦克风声音会发呆。”

    “傅于琛先生,让我来访问你:请问地产市道在七三年是否会得向上。”

    “七三七四年尚称平稳,但肯定在七五七六年会得直线上升。”(笑)

    “那么傅先生,你会如何投资?”

    “廉价购入工业用地皮,可能有一番作为。”

    “谢谢你接受本报访问,傅先生。”

    “奇怪,承钰,昨日有一张财经报纸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

    “是吗……”

    躺在chuáng上,听他的声音,真是一种享受。

    我没有开灯,一直不怕黑,取一枝烟抽,倒杯威士忌。

    留学最大的好处不是追求学问,对我来说,大可趁这段时间名正言顺养成所有坏习惯。

    静静听傅于琛的声音,直至深夜。

    有一段是这样的:

    “喜欢路加还是约翰多些?”

    “当然是约翰。”

    “我也看得出来。”

    “但不是你想象中的喜欢,总有一种隔膜。”

    “我一直鼓励你多些约会。”

    “待我真出去了,又问长问短,查根问底。”

    “我没有这样差劲吧,不要猜疑。”

    “你敢说没叫司机盯梢我?”

    “太无稽了。”

    “男孩子都不来找我。”

    “你要给他们适当的指引。”

    “我们还是不要讨论这个问题了。”

    “这是女xing最切身的问题,岂可疏忽。”

    “你的口气真似位父亲。”

    他长长叹口气。

    朦胧间在傅于琛叹息声中入睡。

    闹钟响的时候永远起不来,非得约翰补一个电话催。

    走路时从不抬头,很少注意到四周围发生什么。

    但在史蔑夫图书馆,我却注意到往日不会注意的细节。

    我惯xing选近窗近热水房的位子。

    不巧已有人坐在那里,我移到他对面,才放下手袋取出口香糖,便看到对座同学面前放着一本书。

    书皮上的字魅魔似钻入我的眼帘。

    《红色丝绒秋千上的少女》。

    我不问自取伸手去拿那本书。

    书主人抬起头来,淡淡地说:“这是本传记。”

    我红了眼,一定,一定要读这本书,原来红丝绒秋千自有它的典故。

    “借给我!”

    “我还没看呢。”

    “我替你买下它。”

    连忙打开手袋把钞票塞在他手中,站起来打算走。

    “慢着,我认得你,你姓周,你叫周承钰。”

    喊得出我的名字,不由我不停睛看他,是个年轻华人男子,面孔很熟,但认不出是谁。

    我赔笑,把书放入手袋,“既是熟人,买卖成ji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