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边狭窄的客厅,年轻人的兄嫂正忙着张罗早餐,吃了好上班去,小市民生活节奏紧张。
“去叫小宝起来。”
“这孩子十岁整,日日需父母苦苦哀求才会洗澡、吃饭、做功课、起chuáng、睡觉。”
“没有一样自动,是谓小孩。”
“他抱怨鞋子又小了。”
“是,每隔三个月裤子太短、衣服太窄。唉,huáng口无饱期。”
大嫂进房去把孩子拉起来梳洗。
“真得训练小宝独立。”
“一日到黑恐吓他要不学乖要不送去寄宿,一日面青唇白回来说:妈妈huáng松治去了伦敦寄宿,原来真有如此悲惨遭遇,我说你别担心,我家负担不起这种刑罚。”
孩子惺忪换上校服。
大嫂瞄了房门一眼,“二叔这一觉又得睡到下午。”
“别去理他。”
“半年了,不知是我们成功抑或是他失败,也不见他找工作,成日吃了就睡,其乐融融。”
“你是大嫂,包涵点。”
大嫂说:“我替他可惜。”
一家三口出门去。
在电梯里大嫂还在说:“当日老爹辞世,节蓄公平分两份,我俩用来置业,至今经济稍微复苏,日子还过得去,他却用来留学,如今多才博学,一肚皮学问,日日睡懒觉。”
“他好像打算教书。”
“校车来了。”
周启之在小chuáng上转个身,他每句话都听到。
他睁开双眼,心里想:真该找工作了。
可是全部资本已经用来游学六年,文凭一大堆,户口无一文,究竟会些什么,他也说不上来。不过再不搬出去,怕启超在妻子面前日子不好过。
连侄儿小宝也问他:“二叔,你不上学,也不上班,你做些什么?“
这便叫做社会压力。
他起chuáng梳洗更衣,电话响了。
原来是早他三年回来的老友林森。
“启之,出来喝杯茶。“
“半小时后我到你办公室见。“
需开口了,已经睡饱,真该找份工作,赚取薪酬,养活自己。第二章
周启之找到林森,开口说出要求。
“我知道你有三张文凭:一张言语系、一张英国文学系、另外一张新闻系,但市场所需是管理科人才,要不,做电脑动画,还有生物科技也吃香,那么三师也总找到饭吃。”
周启之摊摊手。
林森说:“启之,一早同你说,要不教书,要不来帮我。”
“四间大学里我都递了申请表,迟迟未有答复。”
“有无兴趣到政府工作?”
周启之只是笑。
“那么,到鄙公司上班。”
“你办报纸杂志,用不到我。”
“你看不起我。”
“yù加之罪,何患无辞。”
林森说:“你不明何以一个论文写《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人物与中华文化密切关系》的博士会得在融岛办秘闻杂志。”
“林森,这话可是你自己说的。”
“启之,掀开名人假面具是十分有趣的一件事。”
“把人脸皮都剥开,未免血淋淋。”
“当年回流,我也像你这样,在家躺了一年,高不成低不就,结果承继了舅父这间领先出版社,一做下来,其乐无穷。”
“华人有一句话,叫久入鲍鱼之肆。”
“你做不做?”
周启之叹息:“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我在郊区有一间小平房,另外可派一辆吉普车给你,从今日起,你是领先杂志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