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生涯如何?”
轮到林若非感慨,“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戏卖座,是演员导演的功劳,戏不受欢迎,是剧本欠佳。”
“可怜,”chūn池说:“如有好故事,不如留着自己用。”
“你是指——”
“写小说呀。”
“哎呀,我也这样想呢,你说到我心坎里去。”
两个年轻女子一谈便到深夜,她们并没有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
有时半夜口渴,chūn池也会醒转,除了远处一两声犬吠,并无异状。
chūn池工作吃重,晚上睡得很沉,根本不把传言放在心里。
可是,一个人的一生之中,总会遇到一些事,影响余生,改变运程。
那是一个初秋早上,chūn池放假,正在整理报告,她听见门铃响。
那是楼下铁闸门铃,三户人家,都有责任,可是chūn池知道,两位芳邻都未起chuáng,只得自告奋勇,放下功课,下楼去看个究竟。
她只穿运动服,头发束脑后,似刚起来,匆匆到楼下,以为是邮差。
可是门外站着一个高大的年轻人。
“找谁?”
年轻人看见她,顿时呆住,英俊的脸闪过一丝震惊,他退后两步,冲口而出:“妈妈!”
chūn池恼怒地用手叉着腰,大声斥责:“神经病。”
刚转头上楼,那年轻人叫住她:“这位小姐,你听我说。”
“我不认识你,有什么好说?”
他焦急地说:“我不是神经汉,请原谅我冒失,请你看这张照片。”
看,还是不看?
倘若该-那连chūn池决定回返楼上去做她的报告,那么,她照样可以过安宁日子。
但是,chūn池好奇了,她忍不住接过年轻人递过来的照片,从此多事。
小小照片是一张彩色复印,看得出原件是一张宝丽来照片。
相中人是一个年轻女子,鹅蛋脸,尖下巴,尤其是眼睛,真与chūn池有十分相像,chūn池不由得意外地哎唷一声。
年轻人问:“你可认识她?”
“这是谁?”
“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chūn池猜测:“你的母亲?”
他默认。
“你来寻找母亲?”
他尴尬地点头。
“这是怎样一回事?”
“照片中人叫余心一,你可见过她?”
chūn池摇头,“从未听说过。”
年轻人深深叹口气,搔搔头,“她最后报上的地址,是缆车径一号。”
“我此刻住这里。”
“我可以上来看看吗?”
“你是陌生人。”
“这是我的身分证明文件。”
那张小小卡片非常别致,噫,是由联合国发出的工作证,组别是儿童安理会。
因为chūn池的工作也与儿童有关,故此产生共鸣。
她打开铁闸,“请进来喝杯咖啡。”
年轻人吁出一口气,“我叫吴乙新。”
chūn池看清楚了他,他粗眉大眼,长得并不像失散了的母亲。
她请他到二楼。
坐下来,喝了一大杯热饮,年轻人恢复常态,他致歉:“请你包涵我失态。”
chūn池调侃,“一声妈,吓得我。”
吴乙新面红耳赤,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chūn池还是第一次看见会得面红的男子,有点感动。
她连忙解围:“你仔细看看她曾经住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