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魇_作者:张爱玲(19)

2017-02-27 张爱玲 红楼


    高鹗婚后不久就携眷北上,丢下老母与子女,加上畹君去后留下的幼儿,倒又不需要人照应了。倘是为生活所迫,一般习惯上都把妻子留下。难道是看看风色不对,逃难似的把张筠带走了?那时候他也许还希望在边疆上另立小家庭,有个新的开始。但是“万里龙城追梦幻,”是个梦。为前途着想,还是回京应考。也许与夫妇感qíng不好也有关。果然回来了一年就送了她的命。至少回来那年他母亲还在,有诗为证:“小人有母谓之何”(“看放榜归感书”)。

    当然他对张筠的心理也很复杂。她一共嫁过来两年,倒有一年是跟他出去,所以也难说,甚至于他也有份,也是给他作践死的。

    他太太死了一年,他都没有去看畹君,这一点很可注意。回京两年后,一七八八年他中了举,才去找她。畹君知道他最深,他一生最大的症结终于消除,她也非常兴奋。“南乡子”记他们俩“同到花前携手拜,孜孜。谢了杨枝谢桂枝。”想是先拜室内供的观音,再到户外拜月,因为秋试与嫦娥有关──蟾宫折桂,桂花又称嫦娥花。“金缕曲”续记那次会晤:“一部相思难说起,尽低鬟默坐空长叹。追往事,寸肠断。”

    也就是那天,“今日始教花并蒂”。她要他重践旧盟,使他十分为难,词下题记:“归来yù作数语,辄怔忡而止。十月旬日,灯下独酌,忍酸制此,不复计工拙也。”十月旬日,距放榜已经有些日子,一直没再去,自是不预备履约。当然现在qíng形不同了,他尽管年纪不轻了,中了举将来中进士,还是前程未可限量,不能不为未来着想。下堂妾重堕风尘三年,再覆水重收,被人笑话,太犯不着。但是这一点,他去找她以前不见得没想到,心里不会全无准备,似乎不至于这些天还这样激动。

    三年来一直不去,不中举大概不会去了,当然也是负气。下意识内,他一定已经有点知道,连这红粉知己也对他失去了信心,看准了他这辈子考不上了。果然一听见考中,不再作难,马上dòng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而且久别胜新婚。回来以后回过味来,却有点不是味。

    那两首“金缕曲”、“南乡子”当然没有正视现实,只写他能接受的一面。“砚香词”没有年份,以长短分类,早晚分先后,是中举那年季冬修订成集。前引“惜余chūn慢”是末一首。这是最后一首长调,小令、中调另外排。所以“惜余chūn慢”不一定是最晚的一首,但是看来是坠欢重拾后的又一次会晤。标题“畹君话旧,诗以唁之”,似乎这次见面她很伤心,老是讲往事,要削发为尼。他也就将他们的历史作一总结,作为吊唁:“兰芽忒小”,“萱糙都衰”、“钗头凤拆”、“名花无主”等等。“chūn色阑珊”,似乎他如愿以偿后再看看她,已有迟暮之感了。

    “临江仙”题为“饮故人处”,吴世昌说“也是艳qíng”。这里的故人与新人对立,刚离异也可以称故人。但是中举前不会与故人有艳qíng,所以唯一的可能是重逢后又再一次造访。

    还有“唐多令”“题畹君画箑”,“下片全是调笑之词”。“砚香词”借不到,光看吴世昌的记载,无法揣测时期,也可能题扇是他们从前的事。反正他以后还去过不止一次,让他们的感qíng渐趋灯尽油gān,寿终正寝,否则不免留恋。过了中举那年,他不再写词,艳体诗则两三年后仍旧有,但是不是写她了。

    一部份人相信红楼梦不可能是高鹗续成的,我也提出了些新证据。后四十回的作者将荣宁败落这一点故意冲淡,抄家也没全抄,但是前八十回一再预言,给人的印象深,而后四十回给人印象模糊。所以续书不过是写袭人再醮失节,在读者心目中总仿佛是贾家倒了她才走的。袭人领姨奶奶的月费已经有两年了,给王夫人磕过头,不过瞒着贾政,所以月费从王夫人的月例里面拨给。

    在高鹗看来,也许有下列数点稍有点触目惊心:

    灱势利的下堂妾。

    牞畹君以妾侍兼任勤劳的主妇,与袭人在宝玉房里的身分相仿。

    犴都是相从有年,在娶妻前后下堂。表面上似被遗弃──男子出走或远行──实是负恩。

    犵畹君两次落娼寮,为父母卖身。袭人在第十九回向母兄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老子娘饿死的理。……如今爹虽没了……若果然还艰难,把我赎出来,再多掏澄几个钱,也还罢了……”初卖为婢,赎出再卖大价钱,当是作妾为娼。当然她不过是这么说,表示如果真是穷,再被卖一次也愿意。脂本连批“孝女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