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写荣府庆中秋,却先写宁府"开夜宴";未写荣府数尽,先写宁府异兆。盖宁乃家宅,凡有关于吉凶者故必先示之。且列祖祠此,岂无得而警乎?凡人先人虽远,然气远("息"误?)相关,必有之利("理"误)也。非宁府之祖独有感应也。
从末句看来,两府都"数尽"。一七五四本加荣府抄没预言,但是没改到第七十五回,因此这一回仍旧是宁为祸首,荣府处分较轻,所以宁府鬼叹。到一七五六才添写贾赦罪行,又在此回回首加了一段贾政犯重罪,与回内的预兆矛盾,批者不得不代为解释宁府是长房,所以祠堂在这边。
此回回前附叶提醒作者回目还缺几个字,又缺中秋诗。回内首页回目已经补全了,中秋诗仍缺,想必因为已经改了荣为祸首,荣国公世职革去,预兆贾环袭爵的中秋诗不适用了。
百回"红楼梦"中贾环袭世职,贾琏失去继承权的原因,想必是被凤姐带累的。十二钗册子上关于凤姐的诗,"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上句甲戌、戚本批"拆字法"。俞平伯拆出来是"冷来休"。
第七回周瑞家的女儿向她诉说,女婿酒后与人争吵,被人控告他"来历不明",要递解还乡。
原来这周瑞家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批"着眼。"甲戌、戚本。)近因古董和人打官司,故遣女人来讨qíng分。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力),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上只求求凤姐儿。
冷子兴与贾家的关系原来如此,与第二回高谈阔论"演说荣国府"对照,有隐藏的讽刺。周瑞家的女儿说是酒后争吵,显然不是实话,是故意说成小事一件。冷子兴是"都中古董行中贸易的","因古董和人打官司"可能就是贾赦的石呆子案的前身,且也牵涉贾雨村──冷子兴qiáng买古董不遂,求助于雨村,罗织物主入罪,但是自己仍被牵入,险些递解还乡。所以后来贾雨村削职问罪,这件案子也发作了,追究当初庇护冷子兴的凤姐──当然是拿着贾琏的帖子去说人qíng的。
在凤姐平生的作为里,冷子兴案是最轻微的,但是一来贾家出事的起因是被贾雨村连累,而这件事与雨村有关。而且唯其因为轻微,可以从宽处分,不至判刑。书中的目的并不是公正──反映人生,人生也很少公正的事──而是要构成她私人的悲剧。夫妇因此感qíng破裂,但是贾母一天在世,贾琏不敢休凤姐,贾母一死就休妻。
第七十五回尤氏在李纨处洗脸,李纨责备捧面盆的婢女没跪下。"尤氏笑道: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儿的虚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勾使的了。"庚本句下有两条批注:
按尤氏犯七出之条,不过只是过于从夫四字,此世间妇人之常qíng耳。其心术慈厚宽顺,竟可出于阿凤之上。时(使)用之明犯七出之人从公一论,可知贾宅中暗犯七出之人亦不少。似明犯者反可宥恕,其什(饰)己非而揭人恶者,yīn昧僻谲之流,实不能容于世者也。此为打糙惊蛇法,实写邢夫人也。
"暗犯七出之人亦不少","明犯七出之人"该不止一个。尤氏凤姐都被休了。此回除了回首加的一段与曲解鬼叹的那条后加的批注,回内自一七五四本前没动过。写这条旧批的时候还是宁为祸首,贾珍充军或斩首,尤氏"过于从夫",收藏甄家寄物她也有同谋的嫌疑,被族中公议休回娘家。
凤姐"哭向金陵",要回母家,但是气得旧病复发,临终悔悟,有茫茫大士来接引。──第二十五回凤姐宝玉中邪,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来救。"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句下,甲戌、庚、戚本均有批:"僧因凤姐,道因宝玉,一丝不乱。"可见此后凤姐临终,宝玉出家,是一僧一道分别接引。
宝玉没有袭职,是否贾赦死的时候宝玉已经出家?第二十五回通灵玉除邪一段,庚本眉批:"叹不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靖本第六十七回之前总批说:"末回撒手,乃是已悟。此虽眷念,却破迷关。是何必削发?青埂证了qíng缘,仍不出士隐梦。……"可知末回"悬崖撒手"写宝玉削发为僧,在青埂下"证了qíng缘",如第一回甄士隐梦中僧道叙述的故事。宝玉出家在最后一回,因此他没袭职是被贾环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