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_作者:三毛(20)

2017-02-20 三毛


    四、一个没有保存过去物品的人,能说他过去是没痕迹吗?

    五、你同意“入境随俗”这句话吗?能否处任何环境,就得做出合乎当时环境的举止?

    张正上

    张正先生:

    我们在纸上做问答题,不必见面也是好的,现在就您的几个问题,写下答案。

    一、我在十三岁以前,的确能够知道许多将要发生的事qíng,那种感应很明显,例如说,在电话没有响以前几秒钟便可以预知,所以慢慢走向电话,当它一响,我便接了,常常将对方吓一跳。这种qíng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便慢慢减少了。现在可以说是很“钝”,已经不灵了,一年中只有少数几次,不经心的,会有这种预感,也不很多了。小时候的的心灵比较gān净,没有“知识障”,也接近自然,才会有这种现象。

    二、有些作家,能力qiáng,可以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故事完善的表达出来。而我,是一个“非小说”的文字工作者,所以甚而不会用第三人称“他”来写作。我并不认为每个人必须清楚自己才写作,以旁观者的立场去写作是很好的。可惜我没有这种功力。

    三、一幅画的本身原本就是一幅画,但观者不同,它便可以因此千变万化,所谓“见山不是山”也。对于画,我没有想过它是不是“推动的力量”。但我能欣赏许多好画,非常沉醉,常常人入画中不知归,倒是要自己推动自己才舍得由那个境界中出来。好画是把我推进去的,这种力量也可谓是一种动力吧。

    四、过去并不是有形的东西,也不必依靠有形的物体来缅怀提醒,过去是造成今日我们本身的必须过程,它存在我们生命中,是遗失不了的。收集东西不算收集过去的生命——由形而上学的观点来说。

    五、我同意入境随俗,但不忘我。我不同意你说的处任何环境就要做出合乎当时环境的举止。如果我处身在一个大家都打麻将、吸毒、抢劫、jianyín的环境里,我便不随。

    以上是您的问题,我给做了答题,不知您满意吗?祝安康

    三毛上

如果是我的女儿

    三毛姐姐:

    我是来自东南亚的缅甸侨生,现就读于建国中学,我想请您为我的小侄女取一个您最喜欢的名字,这是我住国外的大哥来信要我找一个中文名字,我们的姓又很奇特,姓“番”,所以想请您帮忙,请不要拒绝好不好?敬祝健康快乐

    番绍扬敬上

    绍扬:

    台湾中华书局印行的《辞海》里,对于你的姓——“番”,这个字有数种解释,其中有一条说的是:番,姓也,史记河渠书索隐:“番,音婆,又音潘,诗小雅云:‘番维司徒’番氏也。”按图书集成氏族典云:“番姓为吴芮封番君,子孙因氏,读婆,番字虽有潘婆二音,而在姓宜读为婆。”

    照这么说,这个姓应当发音为“婆”。

    如果是我的女儿,便喜欢叫她——番一林。

    两个立着的字在上下,中间不好加太横太胖的字体,又不能太瘦长,gān脆用一个数——一。

    一林,象征一种风华,是活泼而有生命的林木,极有生机的一片景色。

    无论男女,这样的名字,称呼起来是高雅而清朗的。再说,这个名字笔划不多,看了不易忘,容易发音,而且也很普通,是一个好名字。

    当然,这是极为主观的看法,我个人很喜欢。

    不过,如果你的家人相信中国人所谓“yīn阳五行”说法的话,那么这个名字对于五行中缺木的人是再合适不过,如是缺其他的水火土金之类,便不合适了。

    小小的意见,请你参考。取名是大事,仍然由家中亲属给取比较合理,你说是不是?谢谢你。

    三毛上

写给“泪笑三年”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