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匹马_作者:三毛(53)

2017-02-20 三毛


    但人生的苦痛全在于己。因为人生有血有ròu,要想无心大不容易。喜怒哀乐也是很合自然的.就像月有yīn晴圆缺。“我的人生也不刻意,一切顺其自然。说宿命,太悲观了,说是大自然的定律比较好。老子里有一句话:‘万物作焉而不辞’,天地万物都循着自然运作而不推辞。我是个自然主义者,一切发生的事都是合乎自然的定律的。顺其自然,没有意外。

    过去我随缘,但现在比较入世,喜欢广结善缘。”三十余年心路历程,三毛喜不喜欢做三毛?

    “三毛从来没有做过三毛,你们都被我骗啦。我做我!”她大乐。

    “三毛”只是个笔名,可是“我喜欢三毛,喜欢她的真。喜欢,很喜欢。尤其笔下的三毛,觉得她很可贵。如果不喜欢她,我相信我就不会写她了。可是并不喜欢三毛带来的一些劳累,也不喜欢被访问、座谈会时的三毛,但,她还是可爱。”

    台湾的生活对三毛,又是一份新的历练。她期望自己在里面时时保持自己,做一个永远宠不坏的三毛。至于别人如何看三毛,她喜欢大家“雾里看花”。文学的美丽在于它的再创造。三毛,也不给她实体。每一个人可因自己的个xing而想像三毛的样子,然后,可以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三毛。

    三毛还教不教书?

    “这是我一直在文章里问学生的啊!”

    下辈子呢?

    三毛喜欢再做一次荷西的太太。“我这生有过很多的男朋友,可是从来没有这么自然过。全使我变成一个最纯洁的小孩子。当然来世不会再是今生的荷西、三毛了。可是没有关系,我们会懂。”

    荷西过去后,叶曼女士曾送给三毛一个牌子:“GONERNEVERWINWINNERNEVERGONE”。再没有多讲话。三毛说:“我和叶曼叶老师只做过三次简短的谈话,但她句句真理,我一生受用无穷。有一次,坐在她的办公室里,我告诉她,我要出家了。她说,出家不是一件虚幻的事。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学里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从海里升起,而不是退隐山林,你才了解什么是佛学。”

    那时候,三毛不懂,可是现在晓得了。一别三年,她现在可以打电话给叶曼了。三毛要说:“谢谢你,叶曼教师,我看见红红的太阳了。”

    就是这句话。

    访问三毛,就好像读一本万壑千峰、一路奇花异树、令人莫辨虚实的书。她敏感、忧虑、没有安全感,是个同时喜欢查泰莱夫人和芸娘的一个女人。

    她说,她一生不写爱qíng故事,只写自己的故事。然而她的故事,就如同爱qíng一样的奇妙。

陈老师(跋)

    文/子菁

    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在台湾做一个中国的孩子,就要在沉重的书包下奋斗十几年,做无谓的体力透支。从小,我们就很温顺听话,大了难道就不了吗?我们是不会听话,但是学校定要叫我们剪一个西瓜皮的头发,露出耳朵来叫我们听话。于是我们变成了一个只会听话的孩子,而没有了自己。

    做了十几年的学生,到今天总算熬出头来,在大学的窄门里占有一席之地,我不敢说做学生不好,至少今天的我,仍受到国家、社会的抚育,坐在台下安心的听老师上课。

    做学生是没有权利批判教师的,打从做小学生时开口闭口“老师说”开始,老师的形象就是一个权威,小小的个子在他的面前唯唯诺诺的,连大气都不敢哼一声,因为老师就代表了尊严。但人是会长大的,于是我们学会了用眼睛观察、用心灵去体会;这个老师是不是一个好老师,他肚子里到底有没有墨水,他有没有爱心,教书对他是兴趣、是义务抑或是一个铁饭碗?

    学生不是石头,而是有血有ròu的个体,打了会疼骂了会哭的孩子。

    大学生更难教也就是因为我们有了更明显的自我意志,有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除非教师的确有教学上的方法和爱心,有实质上的内容让人心服,否则空有老师之名,站在台上,在学生的眼里,也不过是个躯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