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_作者:冰糖松鼠(318)
“一届生?”曹操诧异,“这么说来还是熟人啊。”
阿生已经将栗子肉咽下去了,擦擦嘴。“范大胖、女曲,都是资质平平,恪尽职守罢了。不想却生出范明这样的政治动物来。”
“哈哈。”曹操乐了,“政治动物,你这什么用词?”
阿生拍拍手,岔开话题:“总归他小,要当三公也是下一辈的事情了。你我恐怕看不到。”
曹操还想再说话,陈宫却已经闯进了营帐。“主公,边家已经交税,为何还扣押着边让不放?难道就因为言语间得罪了主公,就要招惹杀生之祸吗?”
“我……”曹操刚张嘴就被陈宫的话打断了。
“主公以救灾大义为名,我才劝说各家叔伯让步。如今这样,要我怎么交代呢?”陈宫转头,看向阿生,“仲华公也在这里,您是名满海内的大儒,为什么不劝阻主公?”
这么个炮仗脾气连阿生见了都头疼。“边让干扰了救灾大事,虽不至罪,但到底有错。你去劝他给阿兄认个错罢。”
陈宫:……边让要是能认错,那边字就该倒过来写了。
“他一直叫骂,有损阿兄的威信。我们不杀他,但从单父县往南一百里就是四世三公的袁术的豫州,门第显贵,远胜阉宦之后,想来边让是能和袁仲氏帝相处愉快的。”
能相处愉快就有鬼了。陈宫一脸呆滞。
曹操一锤定音:“我已经派人送他去寿春了,估计在袁术那里能骂我骂得很痛快吧。公台,你安心吧,以边让的活泼劲,马上就有事迹传来了。”
曹家兄妹两个将地上毛茸茸的栗子壳拾掇干净。嘿呀,屋子打扫干净了,该迎客了。
少帝六年十月,曹操在百废待兴的许县修建学舍二百余间,令胞弟、名士曹生重修百家经典,号为许昌学宫。七年正月,迁汉帝至学宫居住,公开授学。
从此,许县日渐昌盛,连曹操的府衙都在许县大考、选拔学子为官。后世所说的“许昌路”,就是比喻布衣一跃成官的捷径,也是科举最早的雏形之一。 许县,在曹操地盘的西侧,与荒废的司隶地区遥遥相望。但严格说起来,这里曾经是颍川郡的辖境。以荀氏为首的颍川世家带头缴纳赋税,甚至出面劝服了兖州世家,所换来的利益,就是学宫的新址落户在颍川。
不是荀氏的老家颍阴,也不是钟氏所在的长社,或者韩氏的舞阳,但许县也好啊。许县陈寔,也曾是“颍川四长”之一。
“总归能够落在颍川,便是我们占了便宜。”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荀攸如是说,“虽然多年未见,仲华依旧是那个仲华。但凡是她真心想做的事,就没有不成的:算学如此,医学如此,重开百家,亦如此。”
至于曹操为什么答应选陈家的许县,这里面也是有门道的。陈寔本人起于寒门,硬生生靠才名和运气得到举荐进入太学,但最高只当到县令。他知道仕途走不顺畅,索性辞官刷起声望来,广开师门,经营田产,再加上会做人交友广,渐渐陈家就兴旺起来,一屋子都是饱读诗书的子孙。
世家以陈家为名门,曹氏以陈家为寒门。
这就是一个平衡点。
陈寔老先生已经在几年前的天灾人祸中过世了,子孙纷纷逃离了破碎的许县。直到学宫的地基打完了,陈寔的长子陈纪才在阿生的多次邀请下返回许县,担任儒学博士。
上有颍川世家的鼎力相助,下有被救济粮吸引而来的劳力无数,不过四个月学宫就建造完成,速度堪称时代奇迹。
青灰色的新瓦在冬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廊柱上的棕红色漆料,在呼啸的北风中快速风干。学堂、回廊、藏书馆、水榭、辟雍,建筑物层层叠叠,从端庄的石阶到雅致的木楼,洋溢着朴素大气的美。
学宫正殿前的广场,可以容纳上千人听讲。而广场四周,竖有一百零二块石碑,均高三米,宽一米。
其中三十一块,是雒阳“熹平石经”的残碑,被曹氏从雒阳废墟中运回,修补完全。熹平石经涵盖了儒学最主要的七部经典,是两汉以来独尊儒术的最终成果,曾经立在雒阳太学之前,一共有四十六碑二十万字。如今仅存相对完整的三十一块,剩余十五块尚在收集和寻找之中。